稠油热采开发后期技术对策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稠油热采开发后期技术对策探究

稠油热采开发后期技术对策探究   摘要: 古城油田泌浅10区属于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经过二十多年的蒸汽吞吐,已进入开发后期,高周期吞吐后,受区域采出程度、汽窜、注采参数等影响,周期递减加大,生产效果变差,通过优化注汽注采参数分析,实施氮气辅助面积注汽、氮气辅助间歇点汽驱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热采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Abstract: Gucheng oilfield Biqian 10 district belongs to the shallow layer of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 after steam huff and puff of more than 20 years, developed into the late period, high throughput, by the regional recovery, steam channeling, injection production parameters and so on, decreasing production cycle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variation, by optimizing the steam injection production parameters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nitrogen assisted area of steam injection, nitrogen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intermittent point measur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the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 oil. 关键词: 稠油热采;面积注汽;点汽驱;提高采收率 Key words: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area of steam injection;point of steam flooding;improvement of recover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037-02 作者简介:忽春旭(1976-),男,河南南阳人,大专,从事石油一线开发工作。 1 基本情况 古城油田泌浅10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西北部,断块主要受北部和西部两条正断层控制的鼻状构造,主要含油层位H3Ⅲ-H3Ⅶ油组,叠加含油面积1.4km2,地质储量529×104t,主力油层为Ⅳ7、Ⅳ9、Ⅵ3层。储层以细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5.46-36.2%,渗透率0.379-6.0272um2,属中孔中渗储层。油藏埋深156.0-503.8m,油层有效厚度1.0-45.2m,单层有效厚度小于10.0m。原油密度0.9407-0.964g/cm3,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2.5-8.8×104mPa.s,按国内稠油分类标准,属于特稠油油藏。泌浅10区1987年投入开发,先后实施了局部一次井网开发、二次井网加密调整,经过二十多年的蒸汽吞吐开采,高周期吞吐后期,周期递减加大,多轮次吞吐后汽窜不断加剧,生产效果明显变差,措施调整难度大。截止2012年12月,全区累计注汽354.07×104t,累计产液378.9×104t,产油84.453×104t,综合含水77.8%,累计油汽比0.24,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5.9%。日产液637吨,日产油112吨,综合含水82.4%。 2 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平剖面动用不均衡 层间动静不均衡主要体现在高孔高渗层因油层物性好,蒸汽吞吐动用程度高,低孔低渗层因物性差动用程度较低,造成部分储量无法动用或动用程度低。厚油层层内受韵律和蒸汽超覆特性影响,上下部和上部动用程度高,中间动用程度低。历年油井水淹状况监测资料显示,强水淹分布在渗透性较高的区域,弱水淹主要分布在渗透较差的区域,厚层上部动用程度高,下部动用程度低(见图1)。 2.2 高周期吞吐后汽窜严重,严重影响吞吐开发效果 通过二十多年的开发,BQ10区油井平均吞吐已达到11.5个吞吐周期,局部区域高达20周期以上,汽窜井次逐渐增多,从单向窜、层内窜向多井窜、双向窜、面积窜发展,造成注入蒸汽有效波及体积小。汽窜后周围窜通生产井的产液量、温度、含水率上升,但产油量下降,油井生产效果差,甚至无效现象。汽窜不仅影响了注汽井的蒸汽吞吐效果,而且影响了窜通井的生产,热利用率降低。 2.3 高周期吞吐后期,油藏状况复杂,部分油井注入方式及参数不合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