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路道路设计方案
* * 彩金湖政务新区科技路(厚德路~创业路)工程方案设计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三年九月 道路区位 规划简述 彩金湖新区位于宣城市主城区西南侧,东接文教创意产业园,北靠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东北与宣城市经济开发区隔高速相望。基地周边有敬亭山风景区、宛陵湖风景区、夏渡森林公园和军天湖农场,为规划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优美的发展环境。彩金湖新区定位为宣城市行政文化中心,是城市新核心。彩金湖新区,东南至思源路,东北至合杭高速,南至500Kv高压线,西至创新路西侧约260米,北至宝城路,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 规划形成三轴、四核、七片区的结构形式: 其中三轴指沿景临路、纬六路形成的两条城市空间联系轴和沿科技路打造的公共服务设施聚合轴; 四核指现代服务业核心、生态休闲核心、文体科研核心和和谐活力宜居核心; 七片区分别为现代服务集聚区、公共服务区、生态居住区、风情居住区、生态休闲区、文化风情区和和谐宜居区。 路网方案简介 规划形成“一高、一快”+“三横四纵”的骨架道路网系统。道路线位走向充分尊重山体等自然环境。地块内保持原方案空间形态。 彩金湖政务新区曾经做了多轮方案,在其中一轮东南大学的方案当中,原科技路的线型如左图所示,其中厚德路至创业路段为直线段。 为了遵循地形和取得更好的用地朝向,科技路的线型做出了调整,科技路从厚德路往西为弧线段。调整后线型有利于彩金湖水面的保护和用地布局的开发。 路网方案简介 水文、地形地貌 宣城市彩金湖政务新区区域内主要河流为清溪河和长桥河,其中与规划科技路与清溪河相交。 规划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用地内丘岗较多,丘岗之间分布水田,最高海拔85米,最低海拔20米,相对高差为65米。 现场照片一 现场照片二 现场照片三 现场照片四 土地使用现状 规划范围内主要为耕地、林地、村庄用地和其他用地(道路、塘、沟渠等), 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奥林匹克公园为规划在建项目。 周边道路现状 高速公路:宣杭高速; 主要干道:宝城路、环城大道、薰化路、科技路。 相关规划 1.在《宣城市总体规划》中科技路为总体规划确定的联系“一城四片区”的交通性干道。 2.在《宣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科技路所在的彩金湖政务新区位于西片区和南部片区,有一定的交通量需要承担。结合南部片区与西部片区联系通道规划布局方案,包括两条主干道与一条次干道。以环城大道作为片区间主要机动车走廊,科技路作为补充。 3.在《宣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中,本次研究的道路区段位于敬亭圩污水分区,属于敬亭圩污水处理系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清溪河支流。 相关规划 4.在《宣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中,本次规划线型所经过的区域高程都在《宣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报告》规定的洪水位以上,应考虑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预防。 5.根据《宣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规划科技路沿线无变电所选址,无高压走廊。 6.根据《宣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次设计范围位于宣城市主城区“一环”, 线型设计应结合新建设的彩金湖湖区,充分借景,创造出良好的道路景观。 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60km/h; 路面设计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 线型标准:全线不设超高 机动车道结构荷载标准: BZZ—100。 道路平面设计 1. 科技路东起厚德路,西至创业路,道路规划全长607.767m,红线宽度为80米。 2.道路线型方案: (1). 设计道路中线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在满足规范及功能需求的情况下,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 b、以相关规划确定的道路线型为基本走向控制,并结合沿线地块规划及交通规划统筹虑。 c、与主要节点如环城大道等路线交叉时优化道路线型,选取最优线路。 d、按照现场踏勘情况,与实际相结合,考虑沿线地块开发的需要。 e、从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考虑,尽量减少征地拆迁(包括村庄等),减少现状管线的迁移(主要是高压铁塔)降低前期投资。 道路平面设计 (2). 道路线型规划方案简介 a、道路平面在彩金湖政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现场地形进行优化设计。 b、本方案充分考虑与已有路网的衔接,从规划用地角度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使路网更加规整、层级更加明确。 c、本方案对强化了铜山、铁山与彩金湖的视廊、增加了地块的序列感。 道路竖向设计 1. 设计原则: (1). 结合片区现状地形,做到减少土石方量,填挖尽量就近平衡调配,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 (2) .与道路拟采用平交的各条已建道路现状路面标高和规划道路路面标高。 (3) .以道路的设计等级为标准,控制最大最小纵坡及竖曲线要素,与平面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