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和领导素质
传统文化与领导素质 修彩波 2009.6.25 内容提要 一、浅释中国传统文化 1、相关概念的阐释 2、中国主流传统文化思想 (1)儒家思想 (2)道家思想 (3)墨家思想 (4)法家思想 二、传统文化与领导素质 1、以管理眼光审视传统文化 2、仁对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3、和对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一、浅释中国传统文化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1、文化的概念 2、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4、此处“传统文化”的界定 1、文化的概念 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物质文化 广义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文化 狭义文化 精神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与古代文化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3、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 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第二阶段 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第三阶段 唐宋,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第四阶段 明清——中国文化的转向期 (二)中国主流传统文化思想 诸子百家:西汉司马谈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刘歆又补充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形成了十家有影响的学派。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释)、道 (一)儒家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先世是宋国贵族,曾做过“委吏”(仓库保管)、“乘田”(管畜牧)等官。《论语》一书收集了他的主要言论和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其思想可概括为: (1)仁 (2)“礼” (3)“中庸” (4) “教”与“学” (1)仁 内容有四个含义: 一曰“仁者,人也。” 二曰“仁”即“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三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四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小康”社会 思想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2)“礼” 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 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 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对礼的僭越,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他教育弟子的基本原则,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颜渊》)。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子罕》) (3)“中庸” 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 所谓“中”,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 。 《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所谓的 “和” ,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4) “教”与“学” 他提倡“有教无类”,向贫民开放教育。 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