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水利]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ppt

[地质╱水利]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 0221-2006 1 范 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 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防监测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supervision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 4 总 则 4.1 监测任务 a)监测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形变或活动特征及相关要素。 b) 研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为地区经济开发规划和建设计划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4 总 则 4.1 监测任务 c)研究和掌握滑坡、崩塌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害防治提供资料,并指导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防治工程效果,保证防治工程质量和效益。 d)研究、制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判据和泥石流活动判据,及时地按程序进行预报。预报灾害发生、发展及其时间、空间和强度(量级),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 4 总 则 4.2 专业监测 专业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应是不稳定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专业监测站(点)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为四级,见表1。站(点)具备表中受威胁的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中的任一指标,应为该等级。 4.3 群测群防监测 列入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是潜在不稳定的和受威胁的人数、潜在造成的经济损失均较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 4 总 则 5 基本要求 5.1 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 a)地质勘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等。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形或活动特征等。参考附录A至附录D。 5 基本要求 5.1 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 3)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考附录C,发育阶段分析参考附录D。 b)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接经济价值等。 c)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 5 基本要求 5.2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达的任务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 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要性,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 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的审批。 5 基本要求 5.3 监测内容依据下列因素确定: a)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 b)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方式。 c)滑坡、崩塌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活动频率。 d)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预报判据的需要。 Ⅰ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级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随其发展过程和稳定状况增加或减少监测项目,完善监测内容。 群测群防监测应重点监测相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要相关因素。 5 基本要求 5.4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

文档评论(0)

y20062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