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 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切口病原体培养阴性的除外)。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发热,肿胀及局部疼痛(病原体培养阴性的除外)。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经切口引流的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4.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感染预防要点。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术前不必要的备皮;术前确需备皮时,应在术前即刻或手术室内进行,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电动剔毛或脱毛)去除手术部位毛发,禁止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适当的消毒剂以同心圆的方法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尽量符合手术要求并扩大消毒范围,以备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5)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或失血量1500毫升的,术中应追加。加温,保持体温正常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引流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术后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 50373-2019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docx
- 钱钟书《吃饭》课件.pptx VIP
- 肝功能异常解析课件.ppt VIP
- 赞美女员工的文章.doc VIP
- 哈弗-哈弗H6-产品使用说明书-哈弗H6 1.5T自动两驱精英型-CC6460RM07-哈弗H6(升级版)-使用说明书-中文-01-16.01-01M.pdf
- 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复试面试个人简历模板单页Word.docx
- 国际潘通色卡电子版(PMS+COLOUR+CHART)最新版-免费下载.pdf
- 省英语优质课Melting-ice教学课件.pptx
-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OpenCV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docx
- 二次根式测试题附.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