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RP-3碳氢燃料热导率实验测量.docVIP

毕业论文(设计)RP-3碳氢燃料热导率实验测量.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P-3碳氢燃料热导率实验测量( 摘 要 根据瞬态短丝法实验原理,搭建了新的热导率测量实验系统。用标准物质甲苯对该实验系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对碳氢燃料RP-3的热导率在温度范围323~573K,压力范围1~20MPa进行了实验测量,为以后对该燃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计算依据。 关键词 瞬态短丝法;RP-3;热导率 0 前言 目前先进航空发动机正朝着高温高压的方向发展,为此许多学者对新型冷却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相关学者提出了利用航空发动机燃料作为冷却介质的CCA(Cool Cooling Air)[1]技术。此技术使得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燃料的燃烧与雾化效果等同时得到了提升,应用前景广阔。航空燃料可靠的热物性参数基础数据对于其在热力系统内的相关流动换热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相关的热物性数据是极其缺乏的。针对RP-3航空燃料的热导率研究,经查文献,仅有周海鹏[2]等人对其在温度范围298~430K,压力范围0.1~5MPa进行过实验研究,而实际应用过程基本上都比该测量范围要宽广的多。由于航空燃料的组分非常复杂,很难通过理论推算的方法来计算多组分燃料的热导率,并且在高温条件下还会发生裂解结焦等化学反应,组分发生变化,因此实验方法是获取航空燃料热导率的主要途径。本文依据瞬态短丝法[3]实验原理,搭建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燃料热导率的实验系统,对RP-3航空燃料热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 1 实验原理 1.1 实验物理模型 在传统的流体热导率测量方法中,瞬态热线法一直被广泛地认为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之一,本课题组曾对该方法进行过深入的研究[4]。然而针对燃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导率测量过程,由于瞬态热线法复杂的测量电路、双热线的测试结构安排、高温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介质辐射换热计算等,都使得该方法难以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导率测量。瞬态短丝法最初是由日本学者Fujii[3]等人于1997年提出来的,该方法仅利用一根金属丝作为线热源,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热线实验温升进行逼近而获取所测流体的热导率。该方法同时也为后续高温区间辐射换热的数值耦合计算提供了计算基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瞬态短丝法经过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目前已经可以被用于测量各类材料的热导率,包括离子液体、熔融盐、稀薄气体等,展现出了其精确的测量精度等优点。其实验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瞬态短丝法物理模型 控制方程: (1) 定值条件: (2) (3) 1.2 控制方程的求解 由于已经假设热线和被测样品的物性在z方向不发生变化,仅在r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方程(1),可以在z方向使用傅里叶变换方法来处理。该处理方法包含两个部分:傅里叶变换和逆向傅里叶变换[5]。基本公式如下: (4) (5) (6) 经过傅里叶变换后: (7) (8) 方程(7)为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通过有限容积法离散方程,TDMA直接求解,即可获得方程的数值解。 对于最终的导热系数的求解计算,并不需要用到每一点的具体温升值T(r, z, t),只需要知道热线的整体的平均温升值。因此,使用体积平均温升值表征热线的整体温升。在整个热线区域(z=0~L/2,r=0~r0),对方程(3-11)进行积分计算,并对区域体积做平均,可以得到热线体积平均温升: (9) 1.3 导热系数的求解 求解导热系数的基本方法是数值逼近方法:通过不断调整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系数的假设值,使得数值求解得到的计算体积平均温升曲线无限接近测量温升曲线,从而得到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值[6]。可以使用非线性最小平方问题来实现上述数值逼近: (10) 首先,使用泰勒级数展开式对式(3-13)中括号里的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