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技术及工程课件作者魏东第11章节矿井防灭火技术.ppt

灭火技术及工程课件作者魏东第11章节矿井防灭火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当自燃发火危险主要来自回采工作面的后部采空区时,应该采取向本工作面后部采空区注入氮气的防火方法。具体方法有两种: (1)埋管注氮 在工作面的进风侧采空区埋设一条注氮管路。当埋入一定长度后开始注氮,同时再埋入第二条注氮管路(注氮管口的移动步距通过考察确定)。当第二条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氧化带与冷却带的交界部位时向采空区注氮,同时停止第一条管路的注氮,并又重新埋设注氮管路。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采完为止,如图11-8所示。 图11-8 埋管注氮方式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2)拖管注氮。在工作面的进风侧采空区埋设一定长度(其值由考察确定)的注氮管,它的移动主要利用工作面的液压支架,或工作面运输机头、机尾,或工作面进风巷的回柱绞车作牵引。注氮管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使其始终埋入采空区氧化带内 4.注氮强度的确定 采空区防灭火耗氮气量按产量计算,实质上就是由注入氮气充满采煤空间体积,且其氧气浓度降低至惰化指标需要的耗氧量,可按式11-10计算: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11-10) 式中:q——注氮强度,m3/h; A——年产量,万t; t——年工作日,d; r——煤的密度,t/m3; 1——管路输氮效率,可取0.9; 2 ——采空区注氮效率,可取0.55; Cl——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取21% C2—采空区防火惰化指标,可取氧气含量7%。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5.氮气防灭火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的氮气供应 要保证有足够且连续不断、稳定的氮气供应源,一般应有不小于正常用量的1倍以上的备用氮源。此外,所供应的氮气应保证有足够的纯度,通常情况下供给注氮区的浓度不小于95%;再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氮设备必须有备用电路或者设专用电路,氮气源要离使用区近,管网单一、距离短、阻力小、泄漏量小;日常维护管理方便、容易,投资低、成本低、见效快。 (2)正确选择氮气的输送方式及管网的合理设计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氮气只有被按时按量地送入指定的地点,才能保证起到防灭火的作用。在进行注氮系统的设计时应保证;管线达到注入点的距离应最短、平直,使沿程阻力损失和管材消耗量小;使注氮管内介质(即氮气)的流动范围在1.0m/s~2.5m/s;管间连接采用焊接,以减少接头泄漏和局部阻力损失;拐弯和低洼处必须设置放水包;注氮干管上设置调控阀门和安全放空管;埋设在采空区的注氮管路贴底板,管口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如搭“石搭”或“木垛”等;采空区埋管的铺设方式应以“单排分支”式为宜。 氮气释放孔间的距离应根据如下条件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大小或发火期的长短;氮气的有效扩散半径大小;采空区冒落物填塞采空区的状态和充满的程度,采空区氮气的泄漏量大小;工作面通风方式和通风量的大小;采空区“三带”宽度大小注氮方式和注氮强度大小。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3)选取适宜的注氮技术及工艺 注氮技术及工艺是集注氮系统、监测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包括采场通风技术管理、采空区抽放瓦斯、工作面漏风控制、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防治、工作面粉尘防治、采场范围内环境监控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4)掌握采空区内注氮气体的分布规律 应掌握采空区内注氮气体的运移规律;非注氮情况下采空区气体分布;注氮条件下采空区气体的分布规律;采空区不同高度上的气体分布;采空区温度的变化。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5)选择合理的注氮参数 ①确定最佳通风量 其原则是把采空区内O2浓度限制到最小程度;N2浓度则达到最大;工作面(尤其是回风平巷)CH4不超限;不产生浮游煤尘。 ②确定最佳注氮量 其原则是在有效地抑制采空区浮煤自燃发火和瓦斯涌出的条件下,氮气泄漏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防火成本。 ③确定最佳注氮释放口 其原则是释放口应位于氮化带的中心部位(走向方向)或设在入风平巷底板上。 11.2 常规防灭火技术 (6)防止采空区氮气的泄漏 氮气具有气体共同的性质——扩散性。根据气体扩散原理,只要有一定的通道,高浓度的气体一定要向低浓度气体的区域扩散、流动。采空区内注入的氮气浓度因要达到防止煤炭自燃的目的,因而一般保持在95%以上。所以它不可避免地要向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