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课_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ppt

第二单元 (第1课_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第1课_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认为“仁”即“爱人”。 “仁”既是个人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张问“仁”,孔子又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1、背景: 你知道哪些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教材结构: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二、开创儒家思想 三、古代大教育家 四、对后世的影响 (生平) (重点1:政治思想) (重点2:教育思想、成就) (重难点:对中国、对世界)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私学的创始人。 ÷ 孔子其人 (前551-前479) 纥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 · 子罕》 一、孔子生平 少年求礼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创办私学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②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 ③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A、“礼”的思想: (1)含义: “周礼” 周礼指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是规范人际关系和立国立身的基础。 (2)礼的实践方法: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克己复礼 评价: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有进步性; 但强调等级名分上尊下卑,这是保守性。 (政治范畴概念) 1、仁者爱人 材料一: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译文: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尖刻伤人。) 材料二:礼之用,和为贵。 材料三:不学礼,无以立。 材料四:克己复礼。 B、“仁”的思想——核心 (1)含义: “爱人” 人—人 (伦理范畴 )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颜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注: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中庸》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仁者,爱人。 ——《学而》 (2)地位: 核心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3)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子曰:“苛政猛于虎!”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4)评价:有利于抑制,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但仁爱有等级,这是局限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 统治于不坠。) 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VS墨子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仁” 的终极目的在于“克已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