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音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音乐

* 第五章 宋 元 时 期 第五节 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第六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 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 音乐论著举要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 我国的戏曲艺术渊源甚久,远在先秦时期即已萌芽。春秋时楚国宫廷所出现的“优孟衣冠” 的表演,已具备了戏曲的因素。汉代百戏中《东海黄公》,已作为固定的演出节目,但还未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确立下来。 南北朝至唐代发展起来的歌舞戏(如《拨头》《踏谣娘》、《兰陵王入阵曲》等)和唐代的参军戏,不仅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扮演角色,而且有歌唱、舞蹈、说白、化妆、服饰及简单的舞台装置与布景,可以说已经是后代戏剧的雏形。 在宋、元市民文艺的滚滚大潮中,孕育了千余年的戏曲艺术终于脱胎而出,不仅广泛地深人到宋、元各阶层的文化生活,还终于压倒了音乐艺术中一向占据统治地位的歌舞艺术。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2] 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有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宋代的杂剧既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戏、皮影、说唱、歌舞、杂技、武术等)的统称,又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 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时期已很流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在宫中观赏杂剧演出。在汴京的瓦子勾栏中已有较大型的剧目《目莲救母》杂剧的表演,并深受观众欢迎。南宋时期,杂剧已超过了歌舞艺术,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3] 宋杂剧的表演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一、艳段(表演情节较简单的日常生活熟事). 二、正杂剧(表演较复杂的故事) 三、散段(又称“杂扮”,是一种滑稽表演) 宋杂剧已形成了固定的角色行当,其中主要的角色有付净(发呆装傻)、付末(以付净为对象,打趣逗乐)、孤(扮官吏)、旦(扮女性)等。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4] 宋杂剧可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前者不用音乐或用音乐很少,后者则以音乐贯串全剧。 宋杂剧的音乐主要是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赚、诸宫调以及各种流行词曲的曲调。如《崔护六么》、《莺莺六么》、《王子高六么》等杂剧,即采用了《六么》大曲的曲调;《诸宫调霸王》、《诸宫调卦册儿》等杂剧则采用了诸宫调的音乐;《藏瓶儿法曲》、《孤和法曲》等杂剧则采用了法曲的音乐;《三姐黄莺儿》、《卖花黄莺儿》等杂剧即采用了词调《黄莺儿》 的音乐。 宋杂剧不仅有歌唱,而且也有乐器伴奏。如表演结束时乐工演奏的乐曲叫“断送”,演奏者叫“把色”。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5] 金代的杂剧,也称为“院本”。院本的结构、音乐、表演形式等与宋杂剧大体相同。 进入元代,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杂剧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一时间名家辈出,佳作如云。以元杂剧为主体的“元曲”,继唐诗、宋词之后,成为一种时代艺术的代表。 元杂剧在剧本、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相当于“幕”或“场”) , 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可增加一个楔子。内容如果长大,四折不能容纳时,可分成二本、三本乃至五本连续表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有五本二十折。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6] 元杂剧的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 曲是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 凡由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 由正末(男主角,后叫“生”)主唱的叫“末本”。 其它角色只有宾白和科,偶尔唱楔子。 宾白是语言部分,两人相说曰宾,一人白说曰白。科是“科泛”或“科范”的简称,属动作表演部分。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7] 元杂剧是以唱曲为主的一种戏剧,所用音乐称北曲。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有出于大曲、诸宫调、词调和其它旧曲者,也有当时的创作。 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每折只能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称为一个套数。一本四折则使用四个套数,有四个不同的宫调布局。在每一套数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曲牌联缀格式。如《端正好》一一《滚绣球》 -一 《倘秀才》一一《叨叨令》即是较常见的一种联缀格式。元杂剧的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健豪放。 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8] 元杂剧作家中知名度较高的就有 90 多人,作品名目达 450 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和乔吉甫也占有重要地位,常与关、马、郑、白并称“元曲六大家”。 关汉卿,生于金末,卒于大德( 1265 - 1307 )时或其后,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叟。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