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诗四首》讲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诗四首》讲稿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字 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意思? 全诗共写了三层意思。 一、种豆的地点以及劳动结果。 二、劳作的辛苦与执着。 三、自己的田园之乐。 《归园田居》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归园田居》通过作者弃官回家后垦荒耕种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之情。 揣摩佳句 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 人,人称”诗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李白的诗作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25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到那古时的楚国游历. 高山渐渐隐去,现出空旷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进广阔的平原.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 我更喜爱这故乡的江水,送我小舟万里漂流. ------叙事 ------写景 ------写景 ------抒情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诗人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去. 天边云霞图 水中映月图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简斋集》。 如何欣赏古诗? 1、通过多诵读,感知内容大意,领会语言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揣摸诗中感情。 3、发挥联想、想像,体味意境美。 30、诗 四 首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