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课程明湖国小黄若玲-国北教大数学暨资讯教育.DOCVIP

如何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课程明湖国小黄若玲-国北教大数学暨资讯教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课程明湖国小黄若玲-国北教大数学暨资讯教育

如何設計生活化的數學課程 明湖國小 黃若玲 為何要將數學課程與生活情境相連結 兒童生活中的數學經驗有助於數學概念的理解 學校數學應提供有效解決生活問題的工具 九年一貫數學課程重視數學與生活的連結〈外部的連結〉 如何從生活中選取有價值的題材 培養以數學眼光看生活的習慣 從兒童經驗中發掘對兒童有意義的情境 掌握生活情境中與數學課程有關的特殊經驗 如何設計連結生活情境的數學課程 掌握數學教學的目標 掌握數學教材的內涵 妥善運用兒童的生活經驗 發展活潑多元的學習活動 善用「生活化的數學課程模式」 如何達到(創造)得獎的契機 多參考連結生活情境數學課程的發展案例 選取有發展空間的題材 呈現方式具獨創性 重視數學概念形成的歷程 教學活動活潑多元 能從數學課程的學習中獲得有意義的生活資訊 發表案例時能將自我融入課程的情境中 沒雨季節,用水知多少 黃若玲/台北市立明湖國小 活動設計理念 一、設計緣起 九十一年四月,應是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也是水庫大進帳的時節,怎奈天公不識字將「梅雨」寫成「沒雨」,全台陷入缺水狀態,省水行動的落實成了家家戶戶和各級機關學校的重要課題,台北市的游泳池全面關閉了,小朋友最愛的游泳課也宣告暫停了,爸爸的愛車沒地方洗了,媽媽也不能去SPA泡三溫暖了。 以前,學校要小朋友自備餐具吃營養午餐,餐後,要小朋友清洗碗盤,還要飯後潔牙;現在,老師要求小朋友先用衛生紙把餐具擦乾淨,再用少少的水清洗一下。 以前,訓導處要小朋友把地板擦得發亮;現在,訓導處把大部分的拖把都收回去了,還禁止小朋友拖地。 在家中,媽媽把洗菜水裝在水桶裡,留著沖馬桶和澆花用,洗澡時,也不可以盡情的沖洗。大家都在省水大作戰……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翡翠水庫的水哪一天會被用完,哪一天開始,我們會渴死了……,想想還真可怕呢! 這個深刻影響我們的旱象,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於是,我們想在數學課程中設計一個與用水有關的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在生活上如何使用水資源,以及水費單上告訴我們什麼訊息,讓學生知福、惜福、再造福,培養珍惜水資源的情操。 二、教材選取 我們從報紙上看到有關缺水消息的報導,發現水量大都以多少萬噸作單位,於是,我們打電話到自來水公司查詢,了解到「噸」的意義和「公噸」是一樣的,而家中使用1度的水就是使用了1公噸的水,依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能力指標來看,第一個主題「數與量」的第三階段1-3-10「認識生活中使用的測量單位,如:千公斤(公噸)……」是六年級所應完成的能力指標,而目前我們所任教的六年級數學教材的第一單元也正好是「公噸」,因此,我們就以這個主題,來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希望將兒童生活中與公噸相關的情境引入正式的數學教學中,並以生活情境中的數學經驗進行溝通與討論,讓兒童能將生活經驗與數學課程相連結,了解生活上用水的情形,以及培養省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讓學童察覺「原來用水也是數學問題」。 三、設計內涵 重量的直觀比較是屬於肌肉覺判斷,之後藉由工具來測量重量,則轉為視覺的判斷。重量「單位」的產生需經過四個階段的教學活動—直接比較、間接比較、個別單位、普遍單位—才能使重量的單位對學童有意義(鍾靜、朱建正、林素微、魯炳寰,民89)。在教學上,教師應讓學童確實經歷這四個階段,學童在進行估測、實測、合成、分解,以及單位的化聚活動時,方能有效的掌握其解題過程。 本單元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童,對公斤和公克的學習,都已經歷過四個階段的學習,在五年級下學期時,不但能使用公斤、公克為單位,進行估測和實測活動,也能了解公斤、公克間的關係,更能進行公斤、公克的化聚和合成分解活動。 本單元主要在認識「公噸」的意義,在估測和實測活動中,可先讓學童進行實物的操作,培養1公斤的量感,再經驗5公斤、10公斤、20公斤的量感,之後想像一下25個40公斤的小朋友合在一起的體重有多重,再命名1000公斤就是1公噸。 1公噸是1000公斤,在教室中很難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在本單元中,我們從缺水的相關報導、參觀翡翠水庫、探究水費單、測量游泳池等活動,來熟悉「公噸」的單位,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有四個: (一)了解缺水所帶來的災難與損失。 (二)認識公噸的意義。 (三)以公噸為單位,認識水的世界。 (四)能在生活中厲行節約用水。 參、活動設計架構: 肆、活動流程 活動1 討論上學期缺水的情形。 上學期,電視上每天報導缺水的相關消息,全台籠罩在缺水的陰影之下,台北地區的家庭惦記著哪一天輪到自己家停水,外出餐飲時也擔心商家缺水,菜和碗盤沒洗乾淨。學校發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停水通告,規劃了一個又一個的節水措施,雖然造成不便,大家也莫可奈何。 老師利用這些親身的經驗與所蒐集的剪報,和學生討論缺水所帶來的災難與損失,並從中引起學習「公噸」的興趣與需求。 回憶缺水時所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