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所结识盖叫天
我所结识的盖叫天
作者:沈祖安
京剧大师、人称“江南活武松”的盖叫天先生比我大整整40岁。但是我们有缘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年的岁月里。结下的深厚的师友之情,有不少传奇色彩。按盖老夫人薛义杰的话说:“缘分是生好的,真要寻也呒寻处,僚(你)勿寻,倒是碰着和撞着了。”
一件皮袍子结的缘
我认识盖叫天是在1952年的春天,缘起于一件皮袍子。当时浙江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合署办公,我在省文联创作组工作。春节前,华东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局准备联合为山水画家黄宾虹90诞辰祝寿。我在这次活动中,算是一个“打杂”的工作人员。
建国初期,提倡节俭,为什么要为黄宾虹祝寿呢?其中有个大缘故。50年代初,美术界有点贬抑中国画的倾向,这和医学卫生界重西医、轻中医的偏颇相同。这种“重洋轻中”倾向,与主持者多半是现代学院派和留苏专家有关。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发现有提倡“中西结合”和“洋为中用”的必要。周总理提议为黄宾虹与齐白石祝寿,就蕴含有让美术界重视中国画、在继承中求发展的深意。并希望西画家和国画家借此座谈交流,沟通思想,总结经验。所以华东文化部拨来专款,要办研讨会和祝寿会。
当时舒同和赖少其主张送一件有意义的贺礼。送什么呢?我们经过观察,发现穷困多年的黄宾虹先生身上的灰鼠皮袍子,已穿了几十年,袍子的面子和皮毛都已破旧不堪。于是省委宣传部长林乎加决定:买一件新的灰鼠皮统子为他做新皮袍。当时文化局办公室的总务科长仲仁和我一起去办这件事。那是解放初期,人民生活十分节俭,市场上根本没有新的皮货供应,于是我们只得到寄售商店和估衣店去寻找。结果在官巷口的寄售行发现了一个线索:金沙港张家曾有一件狐皮和一件灰鼠皮统子拿来寄售过,因久久无人问津,他们已经取了回去。
我们寻迹追踪到金沙港,敲开了一座石库墙门,谁知竟是盖叫天的家。寄售者张圆珠,是盖老的孙女的名字。当我们正在尴尬时,盖老夫人薛义杰从里面走了出来。得悉我们为为黄宾虹祝寿之事,她沉默片刻,便带我们到客厅等着。我们走过鹅卵石铺成的甬道,绕到大厅上。第一次看到盖叫天家厅堂上的陈设,真像走进了一座文物陈列馆。听说盖老先生早晨练完功后正在后面静坐,我们无缘见到。仲仁同志说:“也好,不和老先生直接打交道反为省心,大人物咱也惹不起。”
不久,老太太出来,手里托了一个黄缎包袱。看她打开,正是我们要来访寻的还是全新的那件灰鼠皮统子。她说:“伲老先生同黄老先生是老朋友,这是给黄老先生的寿礼,托你们转过去。还有一块宝蓝绸料正好做皮袍面子。”我们顿时蒙了。仲仁生性爽直,就不假思索地说:“既是送礼,还是由我们公家送吧!这笔钱文化局出。”盖老夫人顿时沉下脸说:“那你们自己想办法吧!我下午直接送到栖霞岭去,他家离这里很近。你们勿用操心了!”说完走进里面去了。
仲仁悄悄捧起黄缎包袱,留下120万元人民币(旧币,比寄售价多了一点)。
我们回到省文化局,被办公室主任陈守川一顿训斥:“黄宾虹和盖叫天都是文化界的名人,我们为给黄老祝寿,就去收购盖叫天的皮袍子?传出去影响多不好!你们不动脑筋去瞎闯,这像话吗?”仲仁辩解道:“谁知道张家就是盖老家?何况他家有困难,才去寄售皮货,我们出钱。双方都解决了困难。”
陈守川看问题尖锐:
“现在刚解放,文化部门还来不及关心这些老艺术家。要不是周总理关心,我们还不会想着给黄宾虹祝寿。这样吧,我马上向省委宣传部汇报,要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你们先把皮统子送回去!”
当时仲仁正好要布置一个会场,对我说:“你辛苦一趟吧,夜长梦多,快去。”我只得赶回去送还皮统子。时值中午,盖老正好坐在大厅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台下看到盖老:他竟是一个剃着平顶头的矮个子,比我在上海天蟾舞台三楼看到的那个舞台上的英雄要矮小很多。老太太面带笑容说:“钞票拿回去,伲勿做生意,拜托你们转送电勿妥当,还是让老先生直接拜寿送去吧!”
我红着脸,把前后过程原原本本地和盘托出,讲得期期艾艾,浑身是汗。听说我们回去挨了批评,盖老夫妇哈哈大笑。老夫人说:“小同志,你们也吃了冤枉官司。”盖老沉吟道:“公家祝寿,也是一件大事。钱咱们不收,这统子也不能用他文化局的名义,由咱们自己送去吧!”当天下午。他就让我在栖霞岭下黄老家等着,夫妇俩亲自将黄缎包袱和两瓶加大的胡庆余堂陈年愈风烧酒送到黄家。
这件事惊动了浙江省委。林乎加和陈冰两位宣传部正副部长商量后,就要省文化局造个预算,每月津贴盖叫天一笔生活补助。陈守川主任当机立断,一面将盖叫天的情况报告省委,一面决定送副食品到盖老家去。两天后,由文化局工友郑大狗踏了辆三轮车。我带着两篓木炭、一只猪腿、10斤食油和一些禽蛋送到盖老家里。
因为前一天办公室秘书已经打过招呼,这次盖老夫妇一齐出来道谢。当盖老知道我是个“戏迷”,而且在创作组的任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