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道路因交通需要而产生,主要功能是交通 《考工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表明道路的宽度因交通量的大小而不同。 汉长安、汉魏洛阳,以道路将城市划分为许多坊里,以通向主要城门的道路为干道而商业则集中在特定的靠近干道的市内。 汉长安 城市道路的性质 隋唐长安及洛阳,道路系统规划更明显的突出了道路的系统功能。道路两边是封闭的坊里,道路宽度非常大,中轴线主干道的朱雀大街宽达150多米,商肆集中在靠近干道交叉口东西市中 宋东京(开封)的城市道路性质与唐长安有很大不同。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两旁还分布着各种店铺,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并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的宽度也大大缩小,一般只有30—50米,这种趋势到宋以后的城市愈加明显,道路的宽度也日益缩小 城市道路的宽度 城市道路的宽度由小到大,到唐长安时达到了顶峰。这样大的道路除了偶尔举行的皇帝出巡,郊祭等人数庞大的仪仗队通行需要外,平常很空旷,完全超出了正常的交通需要,所以在后期经常发生侵街筑屋甚至在街上种菜的情况。比长安略晚修建的洛阳城,虽然同为宇文恺修建,但道路尺度普遍缩减。宋开封城道路性质变为商业街,道路宽度明显缩小,商业街两边的店铺互有吸引力。这样的规律与城市道路按功能进行分类分级及布局的规划理论完全相符。 城市道路的分工 唐长安的道路有全市性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划分坊里的城市干道。在坊内另有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系统的性质和宽度有明显的区别,还有一些车辆不能通过的更窄的路称为“曲” 宋东京的道路有主要交通干道,多为通向城门的道路。有的不是主要干道,而是繁华的商业街。有的主要的交通道路的某一段落也形成商业街 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的道路也有明显的分工。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宽度较大,这些道路的交叉口往往成为商业繁华之处。另有一些商业较集中的街宽度较小。有一些巷和胡同,是住宅区内部的通道。 唐长安 宋东京 关厢 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往往是各条通向城门的道路,城门是城市内外交通的结合点,这里往往形成城乡交流的集市、车马店、栈房等。宋以后在出城干道的附近往往形成关厢地区,有的关厢地区形成商业中心,后又加修关城,另开了城门。 道路分级与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成及道路的分级与城市的性质规模有关。都城每边开三门(北面往往开二门),有三条东西向及南北向的主要干道。府州城一般每边开二门,干道系统成井字形,如安阳、宣化等。一般的县城多为每边开一个城门,道路系统呈十字型。 基本不规则无方格状道路 古代城市道路大部分为方格形的,有完全方正规划,垂直相交的类似棋盘式的道路网。也有的城市道路基本上为方格形,也有部分道路并不规整。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山丘地区道路系统比较自由。 都城的专用道路 周王城的主要道路九轨宽,为三条并列的道路。汉长安城宣平门、霸城门内大街均为三条道路并列,中间的路较宽,皇帝专用的为御道。唐长安城中也有帝王专用的由大明宫经兴庆宫通至曲江的用夹城保护的专用道路。宋开封城规定城内四条主要道路为御道,在断面上用红漆杈子将御道与其他行人路分开。明清北京城由宫殿至天坛的主要中轴线的干道上,也有高出两边道路的皇帝专用的御道,皇帝出行时要铺黄沙。这些都反映了要突出帝王的权威及安全防范的作用。 水乡城市道路 水乡城镇的道路系统与河道系统形成一个互相密切配合的系统,苏州的道路系统最为典型。许多地段形成前路后河的格局,在河道交叉口与道路交叉口的桥头小广场往往形成交通及商业的中心,也形成水乡城镇特有的风貌。 * * 明清北京城 基本方整规则的道路(宣化) 井字干道系统(安阳) 十字干道系统(奉贤) 顺应城市形态的基本方格道路 *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