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概貌.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概貌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第一章 参考书目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 东方出版社 1988.01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貌 “文化”界说 文化界说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西方各民族语文系统中,亦多有与“文化”对应的词汇 文化一词拉丁文中对应的是culture,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以后逐渐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中国历史学家朱寰曾说:“原意为耕种和栽培的意思,引申有开拓、教化、培养、修炼之意。”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创造的文化。包括汉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文化角度看,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近代文化和五四运动的新文化。 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时代,主要指封建社会的文化。一般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古代文化。 现代文化产生于工业和信息时代。鸦片战争后开启了我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显著标志是教育制度的变革、学术观念的变革、宗教思想的变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确立。 中国传统文化 1、观念文化: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为观念文化。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 2、历史文物:器物(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艺术品(书法、绘画)、古建筑、陵墓、服饰。 3、社会制度:制度文化、书籍(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科技)。 4、民族风俗、习惯、节日。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 古代典籍:“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但儒家、道家一直占统治地位。东晋至南北和隋唐,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此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构成唐宋以来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事。“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流长:1、流传的时代:九个时代,原始文化、殷商文化、春秋文化、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辽夏金元文化、明清文化。 2文化传播的地域和民族划分:远古时分为三大文化集团:华夏文化集团、东夷文化集团、苗裔文化集团。 三、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背景 (背景一)封闭的内陆环境 地理环境是历史文化赖以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凭借海洋优势推动欧洲文明的进步;古埃及、巴比伦因地理环境最终毁灭。 中国:一面临海、其他三面与域外陆路交通极不便利的地理环境,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造就了华夏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相对良好的气候,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达以及相适应的人文哲学思想的生成、发展创造条件。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也养成了中华民族相对温和的性格和安于现状、缺乏竞争的意识。 其次,它促成了中国文化的自发性、独立性、和一贯性,造就中国独特的世界观和文化心理,特有的自成体系的哲学、文学和科学艺术。 其三,助长了中华中心主义思想。 其四,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保护反映机制”。 (背景二)农耕型的经济模式 人类文化的类别:游牧、商业、农耕。 游牧、商业特点:内部经济不足,须向外寻求,文化特性为侵略性。 农耕特点:自给自足,无需外求,文化特性为和平性的。 中国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 ?先秦以来,农业一直被视为立国之本,重农轻商政策盛行,大大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农士工商中农、士受到社会尊重,出生于“耕读世家”的人往往引以为荣。士一般出生于地主家庭,家庭的兴衰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姑他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都反映农民思想,因其受过教育,总能表达农民自己没法表达的思想,通常采取哲学、文学、艺术的形式。 ?中华文化的务实精神、中庸之道、尚农与重农思想、集权主义与民本主义共存、安天乐土的生活情趣与中国农业背景相辅相成。 (背景三)宗法制的伦理社会 宗法制是古带维护贵族世袭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以“家族-宗族”为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统治和服从为内核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的共同体。 宗法:古代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宗法建立在宗族的基础之上(家庭→家族→宗族)。 宗法关系是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蜕变而来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意义:宗法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