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

一 、19世纪末之前:“听赏”文学与蒙学教材 二、 晚清民初:萌发于新式启蒙与出版市场的幼儿文学 三、“五四”之后30年:现代儿童文学的确立及 其对幼儿的惠及 四、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工具论中的些许收获 《演小儿语》 作者介绍:吕坤(1536--1618年),字叔间 ,号新吾,宁陵(今河南商丘)人。他编的 《演小儿集》,全书一卷,收有包括河南、 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46首儿歌。文 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耳相传。编者在每首歌下面都加上评语,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不符原意,但将古代儿歌中许多遗产借以保佑存下来。吕坤在《演小儿语》的序跋中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儿歌的理论问题,对今天的儿歌创作也有借鉴之处。 《演小儿语》共四十六首。   鹦哥乐,檐前挂,为甚过潼关,终日不说话。   讨小狗,要好的。我家狗大却生痴,不咬贼,只咬鸡  孩儿哭,哭恁痛。那个打你,我与对命,打我我不 嗔,你打我儿我怎禁。 天籁集 清代郑旭旦辑编。成书于康熙初年。书中收吴越儿歌48 首,尤以杭州地区居多。作品分两类。一类反映儿童生 活和儿童心理情趣。这类歌既有成人创作,也有儿童随 口编唱的。 有的用于游戏,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的重在训 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如“一颗星,挂油瓶;油瓶漏,炒黑 豆”。它们有助于 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增添童年的乐趣。有的还能给予道德教育。另一类作品以成人社会生活为题材。如表现家庭矛盾、社会生活的艰辛、儿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等。其中关于妇女生活的最为多见。这类歌,多半是奶奶、妈妈或其他成人在向儿童教唱时,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编唱者有时也作一定儿童化的加工。这类歌的大多数内容,要待儿童长大后始能理解。 《天籁集》所收儿歌一般短小,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常用拟人化手法。表达方式既有直叙式,也有问答式,形式丰富多样。除整齐的三、四、五、七言体外,也有长短句交错的杂言体。杂言体中,三言与五、七言间出的甚多。 此书还附载有《天籁集醒语》17则。每首儿歌前后编者多加有评语及按语,表己之见,称赞儿歌“鲜活”、“真率浑成”、“令人咀味不尽”。 白衣素女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田螺姑娘的故事,本篇选自《搜神后记》卷五。这是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青年农民谢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但到头来穷困不堪,连老婆也娶不上。上天被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派了白水素女来帮谢端过上好的生活,神女藏于 田螺之中,每天在谢端出去以后,出来为他 洗衣做饭,后来却被谢端发觉,只好离去, 而她留下的螺壳却能倒出许多米来,改变了 谢端贫困的生活。小说把谢端的忠厚老实和 白衣素女的善良、热情写得很生动,特别是 索女的形象十分优美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 气息。 牛郎与织女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的牛家庄有一个 叫牛郎的孤儿,随哥哥嫂子生活,嫂子他不好,给了 他九头牛却让他领十头回来,否则永远不要回去。沮 丧之时他得到高人指点,在伏牛山发现了一头生病的 老黄牛,他悉心照料,才得知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 星被打下凡间,牛郎成功将其领回家。 后来在老牛的 指点下,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们洗澡游玩的地方,拿起了其中一个的衣服,那个仙女名字 叫织女,两人相识,坠入爱河,后生育有龙凤胎。但被王母娘娘发现,织女被带回天界。 老牛告诉牛郎,它死之后把皮做成鞋出岸上就可以腾云驾雾。后来牛郎终于上了天界,眼 看就要和织女团聚,被王母娘娘头上银簪所变的银河拦住去路。天上的喜鹊被他们的爱情 感动了,化作“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团聚。王母娘娘有些动容,后命每年农历七月初 七,两人才可在鹊桥相会。之后,每年七夕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扁担中,上天团聚成为 佳话。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在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跟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于是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是小司马光处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片,广泛流传。 三、‘‘五四’’之后30年:现代儿童文学的确立及其对幼儿的惠及 儿童文学的确立 儿童文学的发展 周作人,自1918年儿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人的文学》起,周作人持续关注中国儿童现状,在短短的两三年间,发表了《儿童的文学》(1920年12月)、《童话研究》(1921年)、《儿歌之研究》(1921年)、《儿童的书》(1923年)《关于儿童的书》(1923年)等文章,同时翻译了安徒生、托尔斯泰等的童话在《新青年》刊登。周作人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提出了一系列儿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