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风培训

中风的中医治疗 王科峰 内容 一、概 述 (一)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又名“卒中” 别名:“偏枯”、“仆击”、“大厥”、“薄厥”、“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 (二)范围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中风——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 种类——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三)证候特征 主症: 神昏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病因病机示意图 2、火 实火: 肝火、心火、胃火 情志过激,气郁化火; 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 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 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 虚火: 阴虚火旺 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 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 3、痰 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脾、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风。 4、瘀 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亦指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 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化瘀”方药的深入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确立了其地位。 5、虚 指正虚—— 肝肾阴虚、 脏腑久虚、 精血亏虚、 气血两虚、 元气虚、气虚等等 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病因病机小结 基本病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病性: 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 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为主, 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 病理因素: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外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 、 虚(肝肾阴虚、气虚) 病位:脑、与肝、脾、心、肾有关。 预后: 中风病的转归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以及诊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 三、辨证论治 (一)辨 病 1、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中经络 中脏腑 发病特点: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诱因先兆:病发多有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 、跌仆努挣等诱因,病发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相关检查: 头颅CT、MRI、脑脊液、眼底检查。 2、鉴别诊断 (1).与口僻鉴别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3)、中风(中脏腑)与痉病的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 反张为临床主证, 病发时可伴高热、神昏,但无口舌歪斜及肢体偏瘫。 (4)、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病证。临床以双下肢痿软无力多见,发病缓慢,病程长。 (二)、辨 证 辩证要点 1、分期辨证: 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恢复期: 发病后2周或1个月至半年。 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2、辨病位深浅(辩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轻,不伴意识障碍; 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伴有意识障碍。 缺血性中风:起病相对较缓,多无意识障碍,以中经络者为主,少数患者可进行性加重而出现意识障碍,移行为中脏腑; 出血性中风:多发病急骤,重者起病即见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