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朝服饰课件
元朝疆域图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名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 意为年号为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北部 到达北冰洋,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制,设置左,右丞相和平章 政事。还设立宣政院管辖全国宗教和西藏事务。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我国省级行政制度之先河。 元朝时期元曲得到发展,科技文化繁荣。后期因 统治腐败和民族压迫,导致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明朝军队攻占大都, 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男子服装 元朝男子的服饰繁多,名且各不相同 元代一般男子有穿宋代圆领领袍和宋代的交领袍,头戴宋式中,贫苦的劳动人民则是短衣,披蓑衣,窄裙或赤足裹腿,腰系大带,衣式多为右衽、交领,插簪或戴斗笠。??? 贵族男子夏季礼服,不可缺笠,其质地、造型、装饰都追求华美。元代北方人穿皮靴、毡靴的相当普遍。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代蒙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则是便于骑射的衣裳,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的便服。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随汉族习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半臂)。 元代男子的服饰有南北方的区别,如还有深衣,袄子,褡护,罗衫,貂皮裘,汗衫、锦衫,披袄,团袄,毡衫,油衣,出袖,军撤……不可尽数,由于距离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 织金锦 一色衣 元代男子常服 元代军戎服装 元代辫线袄 长袍 平民装扮 比肩 元代公服,戴幞头,制以漆纱 女子服装 元代妇女服装包括蒙古妇女汉族妇女的服装。 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褥,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褐色粗布或绢做得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渐多起来。另外,这一时期在妇女中还流行各种单,夹棉的对襟衣和半袖袄,这是与唐朝时期的服饰不相同的。蒙古族妇女以袍为礼服。蒙古妇女穿的袍式宽大而长,右袄交领。袖子大但在袖口处较窄,相当于现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元代女服 分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曳地,贵夫人外出行乐时,必须有女奴牵拉。这种袍式在肩部做有一云肩,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华美。作为礼服的袍,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大红色织金,锦,蒙茸和很长的毡类织物。当时最流行的。当时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为主。元代平民妇女穿汉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汉装的样子常在宫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现,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邻国高丽的影响,都城的贵族后妃们也有模仿高丽女装的习俗。 襦裙半臂 蒙古女子服装 妇女袍服 汉族女子方式 质孙服 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 据估计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6种。“质孙”在《元史》中定义:“质孙,汉言一色服也”,“预宴之服,衣服同制,谓之质孙”。 不得不说,质孙服是伴随着质孙宴而产生的。作为蒙古宫廷最为隆重的盛宴,质孙宴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可实现。所以说,从服饰方面说元朝在此时不管是领土,政治,还是经济都得到了高度发展。 质孙服最早明确记载的是太宗窝阔台继承汗位时“全体穿上一色衣服”。元代时,质孙服达到鼎盛,并将其以典章形式载入史册。成吉思汗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大型的聚会,饮宴提供了物质条件,逐步形成了质孙服的雏形。每一次忽里台大会上盛大的宴会都可称之为质孙服的早期式,因为这些宴会具备了质孙宴的必要条件:浓重的政治色彩,盛大的宴会,各种竞技和歌舞,只是缺少统一的服饰。参加这样的集会,贵族们都会穿起自己最好的衣服。现有史料最早明确记载质孙宴的是1229年宗窝阔台即汗位时的盛装宴乐,志费尼在叙述这件事时写道::“一连四十天,他们每天都换上不同颜色的新装…… 其中,《元史》卷七八《?? 舆服志冕服》:”天子质孙,冬之服凡十有一等;服纳石失(金锦也),怯綿里,则冠金锦暖帽;服大红,桃红,紫,蓝,绿宝里(宝里,服之有襕者也),则冠七宝重顶冠;服红,黄粉皮,则冠红金褡子暖帽;服白粉皮,则冠白金褡子暖帽……可见其奢华和色彩多样,种类繁多。但同时也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在研究服装的搭配。 元代内衣称“合欢襟”或“合欢”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 元代的“合欢”,无论从形制还是名称上都很有煽情的味道。“合欢”后背袒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