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评价翻译.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去评价翻译

翻译学概论 第九章 如何评价翻译? 第九章 如何评价翻译? 第一节 翻译批评的本质与价值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原则与标准 第三节 翻译批评的主体与客体 中国翻译批评回眸 “我国本世纪(20世纪)以前的翻译评论” 我国翻译批评古已有之, 三国时期的支谦在《法句经序》中记录的一次关于翻译原则的讨论,就可视作我国最早的翻译评论。 之后,历代佛经翻译家对翻译的性质多有精辟的评述,如 “若以文应质,则疑者重。以质应文,则悦者寡。……令质文有体,义无所越”(慧远:《大智论钞序》)、 “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以此方之经而县彼土之法”(法云:《翻译名义集自序》),等等。 不过,这些评论多为随感而发,鲜有对具体译者或译作加以点评者。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翻译大师如严复、林纾等人亦有译论传世,但多循古人之法,仅在译作序言里就翻译心得略谈一二。 我国古代众多翻译家是我国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他们在翻译实践上付出的辛劳比我辈多出百倍,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无暇或无法开展翻译批评也是有情可原,不应苛求。 “我国本世纪(20世纪)初的翻译批评” 我国翻译批评或评论大体始于本世纪上半叶。清末民初,随着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对翻译的评论也开始出现。 王国维在1906年写了《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对辜鸿铭的译文提出了批评,同时也阐发了自己对古书外译的观点。此文可谓我国翻译批评的开山之作。 20年后,王国维再读此文时,写了一篇附记,检讨青年时代的过失—— “此文作于光绪丙午,曾登载于上海《教育世界》杂志。此志当日不行于世,故鲜知之者。越二十年乙丑夏日,检理旧箧,始得之。《学衡》杂志编者请转载,因复鉴一过。此文对辜氏批评颇酷,少年习气,殊堪自哂。案辜君雄文卓识,世间久有定论,此文所指摘者,不过其一二小疵。读者若以此而抹杀辜君,则不独大非鄙人今日之意,亦非二十年前作此文之旨也。” 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到了二三十年代,鲁迅、郭沫若、郑振铎、茅盾、郁达夫、贺麟等人都写过译评,其中鲁迅先生在《为翻译辩护》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翻译的不行,大半的责任固然该在翻译家,但读书界和出版界,尤其是批评家,也应该分负若干的责任。要救治这颓运,必须有正确的批评,指出坏的,奖励好的,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 1984年,南方某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奥斯丁的一部小说译作,译者就是该社译文处的两位编辑,其中一位还是该处的资深负责人。为了掩盖自出自家作品的不磊落举动,两位译者取两人姓氏的谐音,构成一个可以遮人耳目的笔名,签在书上。 由于译文质量实在低劣,有人撰写批评文章投到《中国翻译》的前身《翻译通讯》。这篇文章引起了该编辑部的重视,他们觉得对如此低劣的译品进行批判,不仅可以给两位译者敲个警钟,而且其他译者也可引以为诫。于是,编辑部决定发表这篇评论。为了妥善起见,编辑部负责人向那家出版社打了个招呼,不想这一下可惹来了麻烦。该社一再要求《翻译通讯》不要发表那篇文章,他们将对译文作认真修订,然后再版。 后来,《翻译通讯》编辑部出于无奈,终于压下了那篇稿件,而那家出版社也神速地再版了那本书,虽然外观装潢得更加精美,但内中不计其数的错误却基本没有修订。 翻译批评不应成为一味颂扬 以张谷若翻译的《苔丝》为例,这确实是我国翻译文学中一部难得的佳作,受到海内外几代学人和读者的交口称誉。该书的第一篇评论发表在《西方语文》1958年2月号上,作者为吴国瑞先生。 近20年来,新发表了十多篇对该书的专评,都是清一色的颂扬文章,几乎见不到一点指点不足的文字。 而值得注意的是,偏偏是吴国瑞先生的第一篇评论在充分肯定成绩之后,认真地指出了译文的两个缺陷:过多使用四字结构,引起语言堆砌;用山东土话对译英国威塞克斯方言,给人一种“虚假的印象”。这一事例说明,比起五十年代来,今天的批评风气有所退步。 有关翻译批评的文章数量偏少 总之,近十年(1989-1998)来,在《中国翻译》发表的千余篇文章中,有关翻译批评的总共不到20篇,按百分比计算,还不到2%,即使加上其他相关栏目中的评论文章,也超不过10%,在数量上形不成规模。当然,这怨不得报刊杂志,没有人写,栏目就无法存在。  我国当代的翻译批评 分为三个时期, 1949-1965年为第一阶段 1966-1978年为第二阶段 1979年至今则为第三阶段 第一节 翻译批评的本质与价值 什么是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有何作用? 翻译批评举例 光军. 为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而努力——兼评《隐秘》的译文. 语言与翻译. 1985/02 用词问题 : 搭配不当、前后重复 、生造新词、滥用古语 增词、减词的问题 民族色彩的问题 翻译批评举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