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回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回顾   摘要;乡村社区的研究就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中国;乡村人类学;文献回顾   作者:韦小鹏,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南宁,530006;张艳,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一广西民族大学志愿者菲律宾工作团汉语教师,菲律宾马尼拉。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2-0044-008      乡村社区作为人类长期生活、聚居、繁衍的空间单元之一,它的发展蕴藏着某一族群整个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自马林诺夫斯基以来,乡村社区的研究就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在中国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一、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的主要研究成果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繁荣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西方的各学科门类也传人了中国。随着人类学和社会学在中华大地的扎根、发展,中国的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多起始于20世纪初的一些教会学校或一些学校中的外籍教授,他们为指导学生实习,从事一些小规模的调查研究,如1917年清华学堂美籍教授狄德莫(C.G.Ditmer)指导学生在北京西郊调查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严格意义上说,美国人葛学溥(Daniel Harrison Kulp)是中国人类学以田野工作方法对乡村社区进行研究的最早的一位。他曾任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教授,于1918~1923年指导学生在广东潮州调查有650人的凤凰村,其调查报告于1925年在美国出版,书名为《华南农村生活》(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The Soeiology of Familysm,1925),该书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汉民族社会,详细地记录了凤凰村的经济、家庭、宗教、教育、人口及社区组织的情况。容观复教授认为,葛学溥的研究是社会人类学发展史的第二个里程碑:导致人类学家从研究规模小且简单的部落社会走向更为复杂的乡村社会。这些都是高等学校农村生活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始。   1924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由张镜予编辑的《沈家行实况》一书,为最早出版的中文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是在沪江大学美籍教授白克令(H.S.Bueklin)指导下进行的,是沪江大学勃朗丛书之第一种。沈家行是当时上海的一个仅有360户人口的小乡村。   1922年,华洋义赈会救灾总会请马伦(C.B.malone)和戴乐尔(J.B.Tagler)教授指导9所大学的61个学生,分工调查直隶(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240村,用县、村及家庭三种问题表调查,内容注重农民生活。1924年出版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1922年,金陵大学美籍教授约翰?卜凯(J.L.Buek)指导学生在安徽芜湖附近调查102个农场情况,特别注重田主及佃农的全年收入和支出。1923年又指导学生用详细问题表在直隶盐山县调查105个农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调查结果用英文发表,书名为《中国农场经济》(Chinese Farm Economy 1930)。   1925年,清华大学陈达教授指导学生在附近成府村调查91户家庭居民生活以及本校工人141人的生活状况等。   从此之后,农村社会学调查研究的活动逐渐盛行,出版的作品也逐渐增多。到1935年前后发展到了高峰。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是:   1.北平社会调查所的调查研究活动。   北平社会调查所的前身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社会调查部。它于1926年2月接受美国纽约社会宗教研究院捐助的专款,供作社会调查费用,由陶孟和、李景汉主持。1929年6月。改名为北平社会调查所,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包括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国解放前专业性社会调查研究机构作品较多的组织之一,他们先后出版了二十余种书籍,主要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商务印书馆,1929年)此书是李景汉教授指导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实习调查的结果,内容包括北平西北郊甲屯、黑山扈、马连洼、东村4个农村164户家庭的社会及经济状况。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首推李景汉主编的《定县社会概况调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