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软基沉降预测模型比较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几种软基沉降预测模型比较探究

几种软基沉降预测模型比较探究   摘要:针对厦门地区软基沉降的预测,介绍了非等时距GM(1,1)模型预测的原理和应用。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基的方式下,分别应用该模型以及Asaoka 法、双曲线模型对某工程地基工后沉降进行预测。比较三种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非等时距GM(1,1)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沉降变化及其趋势。其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灰色模型;沉降;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沿海城市的建设不断兴起,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岩土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软基的工后沉降影响到整个工程运行中安全与稳定,所以准确的估算沉降量对软基的设计、施工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现有的沉降预测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沉降计算的理论公式法,常用的有分层总和法、skemPton和Bjemim法、应力路径法。理论计算要求高标准的取样和试验,这就使它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二是数值分析法,根据固结理论基于土的本构模型,应用数值方法计算沉降量,由于地基沉降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构模型参数的选取困难,导致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大的差异。三是基于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的沉降预测法,常用的沉降预测方法有曲线拟合法、灰色理论、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曲线拟合法包括双曲线法、泊松法、Asaoka法等。本文用非等时距GM(1,1)模型,对厦门地区某软基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下,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比分析Asaoka 法、双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更趋于吻合,具有推广价值。 2 非等时距GM(1,1)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2.1 GM(1,1)模型预测沉降的模型建立 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模型,其思想就是对部分已知的无规律的数据信息进行变换,得到服从某种规律的数据序列,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准则,把指数模型转化为微分方程的形式,通过对方程的求解,来得到对系统的预测。 取沉降观测点在等时距下的沉降量为初始序列: ,k=1,2,3,...,n(1) 为了弱化其随机性,强化初始数列内在的规律性,将初始数列进行累加得到新序列: ,k=1,2,3,...,n (2) 设,;k=2,3,...,n(3) 根据GM(1,1)模型得灰色微分方程为:,由最小二乘法可以估参数a和b的值。从而可以得到方程的解,即时间响应序列为: (4) k=1,2,3,...,n 最后将数列进行累减还原得到新数列: (5) 2.2GM(1,1)模型精度检验 沉降预测模型建立后,为了评价其质量,必须进行精度检验。常用的方法有:残差大小检验,逐点检验模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关联度检验,检验模型曲线与实测曲线的相似程度。 上述模型是建立在等时距的基础之上的,实测的沉降时间间隔往往为非等时距的,可以通过内插法和样条曲线法处理得到等时距的沉降数据,具体见表。 表1 预测精度等级参照表 3 工程实例分析 本文依托厦门某软基地基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试验段,取沉降观测点S41沉降数据进行反演计算。 表2 G(1,1)模型预测软土地基沉降数据 精度检验: ={121,102,90,88,65,22} ,={121,105.5258,86.2677,80.5241,57.6537,25.7502} S1=20.51097,S2=5.08105,C=0.247723316,P=100%,精度检验评价为好。 软土地基沉降GM(1,1)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图 表3 各种方法沉降预测汇总表 图1 各种方法预测沉降曲线图 由表可知,三种方法中GM(1,1)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该模型的内插法和样条曲线法,r2分别为00.999296868,平均误差分别只有0.171%和0.172%。Asaoka 法预测精度最差,r2为0.960663432,平均误差为0.615%。 由文献[1]知,Asaoka 法和GM(1,1)模型的控制方程形势上是一致的,Asaoka方程是从一维固结方程推导出来的,严格来说仅适用于主固结沉降,而GM(1,1)模型却没有限制,只是两者在预测精度相差较大的本质原因。 由文献[2]知,双曲线模型的沉降速率与沉降之间具有二次非线性特性,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根据早期实测沉降数据来预测,双曲线计算沉降量往往偏大,和表的数据一致。 GM(1,1)模型以微分方程的形式来逼近指数模型,其预测值可认为是此曲线下最优曲线的延伸,所以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