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侯国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权法——侯国跃

物 权 法 第一部分 物权法总论 第二部分 所有权 第三部分 用益物权 第四部分 占有 (担保物权见担保法课程) ......................................................................................................................... 第一部分 物权法总论 ◇ 物权法与物权概述 ◇ 物权法的原则 ◇ 物权的变动与公示 ◇◇◇◇◇◇◇◇◇◇◇◇◇◇◇◇◇◇◇◇◇◇◇◇◇◇◇◇◇◇◇◇◇◇◇◇◇◇◇◇◇◇◇◇◇◇◇◇◇◇◇◇◇◇◇◇◇◇◇◇◇◇◇◇◇ 第一章 物权法与物权概述 (概念入门与观念更新) 第一节 物权法概述 ■ 物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 物权法的性质与特征 ■ 物权法的价值 ■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 中国《物权法》的颁行 物权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潘德克吞法学所创…) (一)定义和调整对象 参考法规/物权法.doc(第2条) 1.物的归属关系 所有 → 所有权制度 2.物的利用关系 他主利用 → 他物权制度 自主利用? 延伸阅读:潘德克吞法学 秉承罗马法继受的传统,由历史法学中的罗马法学者在19世纪后半期建构起来的德意志私法学,以对德意志普通法和潘德克吞进行研究为工作的中心。所谓“潘德克吞”,即《罗马法大全》中的《学说汇纂》(Digesta),也就是罗马帝政时代被赋予了“解答权”的法律学者们的学说集成。萨维尼的后来者们,从这个“学说法”中抽绎出法的概念,并用来建构19世纪的私法学。 民事关系及其三要素? 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 实质民法与形式民法? 广义物权法与狭义物权法 (三)实质物权法与形式物权法 民法典之“物权编”(《德国民法典》以降)或《物权法》(我国之独有) 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 (一)性质 1.物权法为私法 2.物权法为财产法(主要是静态财产法) (二)特征 1.强行性 2.固有法性 物权法的价值 确认和保护物权——定分止争 (二)支持、保障与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1. 确认物权形态,为交易的进行提供前提 2. 确立物权变动的规则,规范交易主体如何取得物权、实现其交易目的 3. 确立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交易安全 (三)增进财产的利用效益——物尽其用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1. 所有权的社会化现象 2. 物权法的公法化现象 3. 物权法强行法性的弱化现象 4. 物权法的国际化现象:只是一种调整,而非根本反叛! 中国《物权法》的颁布 我国原有物权法的渊源 1.民法通则(1986年) 2.民事特别法 (1)《担保法》(1995年) (2)《海商法》(1992年) (3)《民用航空法》(1995年) 3.财产管理法 (1)《土地管理法》(1986年) (2)《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 4.行政法规 (1)《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1983年) (2)《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0年) (3)《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 5.其他 (二)原有关物权的法律法规的缺点 1.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 2.立法不统一、不协调 3.源仗的民法理论滞后 4.缺乏科学性,体系不完善 5.其他 (三)《物权法》的制定 成文法典的问世,是人类文明开始成熟的标志。 1.制定物权法的经济动因 市场经济需要物权法 2.制定物权法的制度背景 中国原有民事立法体系中属于物权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及其主要缺陷 3.民法起草工作小组的成立及物权法的起草 “三步走”规划 :合同法 → 物权法 → 民法典 民法起草工作小组 中国政法大学 江平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王家福 研究员 北京大学 魏振瀛 教授 清华大学 王保树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梁慧星 研究员 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