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与玄学话语对读.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齐齐哈尔大学学于I=!l》(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 2010年7月 July2010 ●文学 ·语言 陶渊明诗歌与玄学话语对读 高政锐 (大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关键词]陶渊明;魏晋清谈;魏晋玄学;话语对读 [摘 要]陶渊明诗歌古淡自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与东晋玄言诗的巨大背离,但在本质上,却体现了深刻的玄学 精神。魏晋清谈的论题 以及魏晋玄学独特的语词对陶渊明产生了重要影响。陶渊明援儒入道、儒道会通的思 想,是在玄学盛行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思想对其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I2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0)04—0089—40 东晋近百年的诗坛为玄学所笼罩,玄言诗 自然成为创作 指 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也包括人类社会 中的制度 秩序; 的主流。陶渊明的出现,在创作上打破 了玄学的话语系统, “无”则指存在之前的虚无,是先于物质的精神,是对 “有”起 使诗歌回归到文学的本源。陶诗古朴 自然 ,被苏轼称为 “质 支配作用的 “道”。无能生有 ,有复归于无 ,何晏、王弼从 “有 而实绮,癯而实腴”,这种风格决定了陶诗与魏晋玄学的巨大 无之辩”出发,并以此规范宇宙、自然以及人生的变化规律。 分野。但另一方面,陶诗亦有思辨色彩 ,有深厚的关乎宇宙 陶渊明对有无之辩亦有深刻的思考,他在 《归园田居五 人生的哲学意蕴,这来 自于陶渊明独特的人生思考 ,更与魏 首》其四有句云:“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空无”一词是 晋玄学对他的影响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以对读方式,通过具 与魏晋玄学密切相关的。东晋佛学有 “空无”之佛语,故有 体语词在玄学语境和陶诗语境中的比较,来探讨陶渊明诗歌 学者将此处视为陶渊明与佛教产生联系的依据。实际上,佛 与魏晋玄学之关系。 教本土化之后 ,其 释理多用道家用语,因此,陶诗 中的 “空 无”与其说是陶渊明在表达释理 ,还不如说他是以老庄义理 魏晋玄学是源于魏晋清谈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所 来观照人生,“终当归空无”是人本体生命的消逝,生命将依 谓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 的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 自然之理 “永归于本宅”(陶渊明 《自祭文》)。这表明陶渊明 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 是以道家和玄学观念来关注死亡。可以说,陶渊明的生死观 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J‘魏晋清谈 在深层次上呼应 了何晏、王弼的 “贵无论”。在陶渊明的哲 自有其独特的品题,诸如有无与本末,自然与名教 ,言意之 学思维中,死亡是 “永归于本宅”,是 “托体同山阿”(陶渊明 辩 ,养生与延年等,不一而足。这些论题也是构成玄学的主 《拟挽歌词》)。肉体生命是 “有”,是末;死亡之后的回归自 导话语。而在陶诗中,与清谈相关的论题亦时常出现 ,试析 然则是 “无”,是本。陶渊明用玄学的生死观来消弭了面对 如下。 死亡的恐惧和痛苦。 1.本末有无之辩。本末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 2.自然名教之辩。自然与名教之辩是魏晋玄学发展史 要论题,《世说新语 ·文学》八条云: 上的一条重要线索 ,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日:“夫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