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微生物学40
1. 诱变机制 诱变剂(mutagen):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就称为诱变剂 种类:诱变剂的种类很多,作用方式多样。即使是同一种诱变剂,也常有几种作用方式。 按照遗传物质结构变化的特点讨论几种有代表性的诱变剂的作用机制。 (1)碱基置换(substitution) 定义:对DNA来说,碱基的置换属于一种染色体的微小损伤(microlesion),一般也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它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分类:转换(transition),即DNA链中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 颠换(transversion),即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 ★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定义:一类可直接与核酸的碱基发生化学反应的诱变剂,不论在机体内或是在离体条件下均有作用。 种类:很多。例如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脲,乙烯亚胺,环氧乙酸,氮芥等)。 作用:它们可与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并进一步使微生物发生变异。 羟胺只引起G┇C→A : T, 其余都是可使G┇C=A : T发生互变的。 能引起颠换的诱变剂很少,只是部分烷化剂才有(参见下表)。 若干诱变剂的作用机制及诱变功能 诱变因素 在DNA上的初级效应 遗传效应 碱基类似物 掺入作用 AT=GC双向转换 羟 胺 与胞嘧啶起反应 GC→AT的转换 亚硝酸 A、G、C的氧化脱氨作用 AT=GC双向转换 交 联 缺失 烷化剂 烷化碱基(主要是G) AT=GC双向转换 烷化磷酸基团 AT→TA的颠换 丧失烷化的嘌呤 GC→CG的颠换 糖-磷酸骨架的断裂 巨大损伤(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丫啶类 碱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双链变形) 码组移动(+或-) 紫外线 形成嘧啶的水合物 GC→AT转换 形成嘧啶的二聚体 码组移动(+或-) 交 联 电离辐射 碱基的羟基化核降解 AT=GC双向转换 DNA降解 码组移动(+或-) 糖-磷酸骨架的断裂 巨大损伤(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丧失嘌呤 加热 C脱氨基 CG→TA转换 Mu噬菌体 结合到一个基因中间 码组移动 亚硝酸引起的AT-GC转换细节 5-BU引起的转换 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到5-BU的掺入引起的G┇C回复到A?T的过程。通过这两个图示,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同一种诱变剂既可造成正向突变,又可使它产生回复突变的原因了。 也可以知道,为什么像5-BU这类代谢类似物只有对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着的微生物才起作用,而对休止细胞、游离的噬菌体粒子或离体的DNA分子却不起作用。 (2)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或 phase-shift mutation,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增加(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由移码突变所产生的突变株,称为移码突变株(frame-shift mutant)。与染色体畸变相比,移码突变也只能算是DNA分子的微小损伤。 丫啶类染料,包括原黄素、丫啶黄、丫啶橙和α-氨基丫啶等,以及一系列称为ICR类的化合物,都是移码突变的有效诱变剂。 图8-14——能诱发移码突变的几种代表性化合物 丫啶类化合物的诱变机制: 至今还不很清楚。 有人认为,由于它们是一种平面型三环分子,结构与一个嘌呤–嘧啶对十分相似,故能嵌入两个相邻DNA碱基对之间,造成双螺旋的部分解开(两个碱基对原来相距0.34nm,当嵌入一个丫啶分子时,就变成0.68nm),从而在DNA复制过程中,会使链上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