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竹书《吴命》“先王姑婡大巸”考辨.pdfVIP

上博藏竹书《吴命》“先王姑婡大巸”考辨.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上博藏竹书 《吴命》“先王姑姝大配考辨 侯 乃 峰 内容提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七)有 《吴命》篇,其篇章属性当是吴国外 交辞令的汇编。其 中第八简的下半段简文有 “以陈邦非它也,先王姑蛛大配之 邑”一 句 ,是以昊国使 臣的 口吻 ,从 吴国国君的角度 ,说及 吴国与陈 国之 间的渊源关 系。本 文 通过对简文和传世典籍文献的考察,证 明这句话里的 “大配”是指作为周武王的长女 同 时也是 陈国始祖母 的 “大姬 ”; “先王 ”是 吴 国使 臣从 吴王 的角度 对姬 周 王室 “先王” 的称呼,在 《吴命》篇这句简文 中特指周武王 ; “姑姝 ”一词是周武王与大姬之 问亲缘 关系的称谓 ,含 “女儿”之意。同时 ,简文 中 “姑姝 ”一词也恰好可以与现代方言 中作 “女孩”、 “女儿”讲的 “姑采”、 “姑娌 ”相对应 。 关键词 :吴命 先王 姑蛛 大配 大姬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七) 《吴命》篇现存九简,残断严重,仅第九简为完 简 ,其余皆有残缺。 《吴命》篇公布后,在原整理者曹锦炎先生所做释文考释的基础 上 ,又有其他学者就此篇简文的文字释读及词句理解发表了一些意见 。但 由于各简之 间基本无法连读 ,所以对简序重新编联发表意见者相对少些。也正因为如此,各 自独 立的散断简文反过来又影响到对字句及文意的理解 ,甚至对全篇文体及性质的理解也 一 度出现分歧。 《吴命》第八简由两段残简缀合而成 ,其 中下半段残简有如下一句简文 : 券 (寡)君昏 (问)左右:篙 (孰)为币 (师)徒 ,釜 (践)履睦 (陈) 隍 (地)? 吕 (以)隆 (陈)邦非它也 ,先王姑姝大配之 邑 此句简文中我们所谓的 “姑妹”二字, 《吴命》篇原整理者曹锦炎先生释作 “姑 每”,考释以为 : . “每”,读为 “躲”, “繇”从 “每”声,故可相通。 “姑每”读为 “姑繇”, 也就是吴王 “诸樊” ( “繇”、 “樊”音 同异写)。按吴国兵器铭文,诸 樊之名全 称作 “姑登骨反”, “姑登”为氏, “骨反”为名。此处作 “姑每”乃是省 四字 ① 曹锦炎: 《吴命释文考释》,马承源主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七)》,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第 321页。 6 中 国 史 研 究 2010年第 3期 名为二字之故 (参看拙文 《吴王寿梦之子剑铭文考释》)。 “配”,读为 “熙”。 《老子》 “众人熙熙”,马王堆 帛书本 “熙”作 “配”。 “熙”,光大。 《书 ·舜 典》: “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孔传: “奋,起。庸,功。载,事也。访 群臣有能起发其功,广尧之事者。”亦训为兴起,兴盛。 《书 ·尧典》: “允厘百 工,庶绩成熙、 此句谓 因为陈邦之兴起是与吴 国先王诸樊有关,所 以要关心 (这是吴王之借 口)。① 原整理者对这句简文的理解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从全部简文来看 ,这句话可以确 定是出于吴国使臣之 口,是从吴王的角度说及吴 国与陈国之间的渊源关系。从史实上 讲,吴国提及陈国与己方的关系,若是陈国之兴确实与吴国先王诸樊有关,即便是借 口,也应当是有所依据的,然事情不见于记载。而且,这句话作为春秋外交辞令,虽 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点,然更讲究措词得体,有理有据 ,以使对方心悦诚服 ,无可辩 驳。若将这句话释读为 “先王诸樊大熙之邑”,理解成 “先王诸樊大兴之邑”,却显 得语涉含糊 ,不仅给人指代不明之感 ,更有落人 口实之嫌 。因为若是吴国先王诸樊对 陈邦之兴有过贡献,肯定是具体的事件 ,作为外交辞令而言,恐不至于如此轻描淡写 一 笔带过的。再者,陈国作为受到周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 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说 到其兴起的原因可能首先应该归结为陈国先祖的功德以及历代封君的努力经营等 ,而 不应是别的邦国某个国君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