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震减灾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PDF

第 1卷 第 1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1(1):19—24 2009年 3月 JOURNALOFENG EEIUNG STUDIES M ar..20o9 DoI:10.3724/SP.J.1224.2009.01019 防震减灾中的人与 自然关系问题 吴忠良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基于对 目前围绕地震预报问题的公众理解的反思,本文讨论 了防震减灾中的人与 自然关系问题,提 出应正视现阶段地震预报的困难和科学能力的限度,按照 “预防为主”的现代防 灾理念,学会 “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共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关键词:地震预报;防震减灾;人与 自然关系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969(2009)01—0019-06 补这一 “思想真空”。这种思考,对于增进地震安 1 引 言 全科技的公众理解,从而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 人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工程科学及其 能力,也许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交叉学科研究中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地震安全 2O世纪后半叶以来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问题关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地震 在处理人与 自然的关系时,人对 自然的改变能力 , 安全问题上反映现代科学对于人与 自然关系的思 只能在 自然规律和现实科学能力所约束的限度之 考,是近年来人们隐约感到无论如何应该给予一 内。同样 ,人对 自然界的一些过程的预测能力, 定的重视,但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也只能在 自然规律和现实科学能力所约束的限度 之内。地震在这个问题上并不特殊。本文的基本 的一个问题。讨论这一问题对于具体的科技和工 观点是 :把人与 自然关系的现代思考应用于地震 程未必有直接的帮助,如同那些宏大而抽象的哲 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正视现阶段地震预报的困难 学概念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科技发展和工程实 和科学能力的限度 ,在学会 “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 践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帮助或 “指导”一样。然而, 共处”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后从 “敬畏 自然”的角度 讨论地震和海啸灾害的文不对题的哲学思考…, 2 客观认识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界试图解 2008年汶川地震后认为水库对汶川地震具有 “诱 决地震预报问题 的努力 发”作用的说服力不足的研究、以及基于对这些本 众所周知,人们在 20世纪5O到6O年代,是 来就说服力不足的研究结果的误读而外推 出的一 首先把 “准确预报地震”锁定为直接的科学 目标 些南辕北辙的舆论l2】,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关于地 的。但是,如果将半个世纪以来的地震预报研究 震和地震预报问题的媒体误导和对这些误导的近 成果,参照其他研究领域的情况进行外推,那么 乎非理性的公众反应,都提醒我们有必要用未必 在未来的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比如,20年的时 更为深入 、但不得不更为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