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传统民居和三十六街保护和发展.docVIP

越南河内传统民居和三十六街保护和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南河内传统民居和三十六街保护和发展

越南河内传统民居和三十六街保护和发展   摘 要:越南河内现存的三十六街历史街区于11世纪时初步成形,15世纪时经系统性分行划市,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历史肌理,是研究越南传统民居的鲜活样本。从城市规划师的角度,介绍了三十六街地区的发展历史、布局特征及传统建筑形式,分析了若干代表性的街区与建筑,并与中国南方传统民居进行比对,提出了对该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历史街区、民居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内三十六街;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民居保护;城市肌理 Abstract:The Old Quarter of Thirty-Six Streets in Hanoi, Vietnam took shap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1th Century and experienced a systematic division in the 15th Century. So far, the complete historical structure still remains. It is a live example for scholars to research into the traditional folk residents of Vietn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urban planne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layout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s of the Old Quarter of Thirty-Six Streets are introduced, and several representative streets and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olk residents in southern China, then relevant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and folk residents of China. Key words:Thirty-Six Streets in Hanoi; historical street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of folk residents; urban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3-59-(5) 河内历史悠久,早在越南的北属时期就已经建城,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河内原称“大罗”,在11世纪初时,越南李朝第一任皇帝李公蕴太祖迁都大罗城。传说李太祖率众迁都时,大罗地面飞腾起一条金色的巨龙,太祖认为这是一块吉祥的地方,便将大罗命名为“升龙”。而该地名中“龙”与象征繁荣昌盛的“隆”同音,因此人们又常以“升隆”来称呼此地。后来陈、后黎等许多朝代都曾把这里作为京城,城市名称也多次发生更改。19世纪初阮朝建立,越南的首都迁至顺化,并将此地重新命名为”升隆”。因城市被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名为“河内”,沿袭至今。1873年法国侵占越南,并成立法属印度支那政府,首都定为河内,持续至二战时期。二战后越南独立,当时政局分为南北两派,北越首都为河内。1975年越战结束后南北越统一,河内成为统一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 如今的河内老城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图1):一是旧时皇帝、后妃及其侍从居住以及朝廷办公的京城(Citadel);二是市民日常生活及商业贸易的三十六街地区(36 Streets);三是法属殖民时期殖民者居住的法国街区(French Quarter)。虽然由于历次的战争,旧街区与老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然而城市的肌理完好地保留下来。 1 河内三十六街的布局特征 1.2 分行划市的街道 三十六街地区在布局上采用严格的分行划市制度。由于商品经营的特性,从事相同行业的人群往往会自发聚集,促使了特色商业街道的形成,并常以所售商品直接命名,如“铂行街”(Pho Hang Bac,出售贵重金属)、“鱼行街”(Pho Hang Ca,出售鱼类产品)、“棉行街”(Pho Hang Bong,出售纺织品)、“盐行街”(Pho Hang Muoi,出售盐)等。虽然最初此地区只有36条街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