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30 诗词五首_教案.docVIP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30 诗词五首_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30 诗词五首_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诗词五首 1 30.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 鉴赏能力。 3.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1.背诵5首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诗词五首 2 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 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教 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 朗读正音。 三、导读《行路难》 1.请学生介绍李白的有关情况,教师再给予补充。 教师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 时代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 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 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 学生再读全诗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 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诗词五首 3 【明确】 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 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 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 盾、痛苦心情。 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 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 愿望。 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 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 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 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5.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6. 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 四、导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讨论交流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诗词五首 4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 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 【明确】 “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 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 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 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 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4.学生齐读全诗。 五、导读《咏煤炭》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歌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