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膳与食疗200805幻灯片
药膳和食疗 胡德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 第一节 药膳和食疗的发展简史 药膳食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养生经验的结晶。历来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 ”的说法。 在我国药膳食疗至少有4500多年的历史。许多食疗方法几千年来盛传不衰、广为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更是人们的愿望。 人们不喜欢打针、吃药,而喜欢用无毒、无副作用的食疗药膳来维护健康 。 药膳食疗发展的几个阶段 蒙昧时期(远古) 萌芽时期(夏-春秋) 奠基时期(战国-汉) 形成时期(晋-唐) 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蒙昧时期(远古) 原始人最早通过觅食发现某些食物有益,可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 随后发现了火,并利用之,使食物的营养价值提升。 萌芽时期(夏-春秋) 这一时期,人们发现适当饮食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又能防治疾病。 在藏族书籍的记载中,曾提出过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而最早治疗的药物是开水,这是最朴素的食疗。 伊尹,因烹饪方面的贡献(伊尹汤液),而被委为宰相。 奠基时期(战国-汉) 这个时期,使我国的食疗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表现在《皇帝内经》,为药膳食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提出四性、五味。从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也能看出食疗在当时普遍使用。《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 战国名医扁鹊曾说:“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内经素问》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 形成时期(晋-唐) 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葛洪,是我国最早记载脚气病,并用食疗治疗的人,如“好豉一升,好酒三升,渍三宿后,饮用随意。”等方子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他所著《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大量的药用食物,如动物、植物。这一时期还提出食物禁忌和食品卫生。如白羊和雄鸡、羊肝和乌梅等 在唐代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食疗命名的药物学专著《食疗本草》。另一著作《外台秘要》共录方6千余,其中也不乏食疗药膳的方剂 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太平圣惠方》《圣经总录》《饮膳正要》都是食疗学的专篇。 明清时期是中医食疗药膳更加全面发展的阶段,几乎所有有关本草的著作都注意到本草和食疗学的密切关系。药膳食疗的著作也十分丰富,卢和《食物本草》、宁原《食鉴本草》、李时珍《食物本草》、吴文炳《食医本草》等 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也更推进了药膳的发展。 药膳的特点 药膳是药物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通过烹调加工,制作出既具有食品作用,也具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食疗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比普通食品更优越,并具有鲜明的特点: 药膳食疗的特点 以突出中医学基础理论为特点 食物的选择须突出本草学理论特点 食疗须体现保护胃气的特点 食治须体现综合性营养的特点 食疗中应注意药食宜忌的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在药膳食疗中的应用 药膳食疗中常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如阴阳学说、精气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等,都是学习药膳食疗必须要了解的基本知识。药膳食疗的配制、应用必须以中医药的基本知识为依据。脱离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就不能使药膳食疗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食物的选择突出本草学理论的特点 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食品,热性病选择寒凉性质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绿豆等;而寒性疾病选择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食疗须体现保护胃气的特点 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通过蒸、煮、炖、浸泡等方法,尽可能地保证食物成分不被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食治须体现综合性营养的特点 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药膳与治病服药不同,它是在治疗疾病期间通过适当的进食,对疾病加以调养,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疗效。对于无病之人,药膳还可以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食疗中应注意药食宜忌的特点 十八反 既 两药相配后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的副作用。它们是:干草反甘遂、大戟、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既两药同用,引起对抗或降低药效。它们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灵芝。 古人云:“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首先要了解每一种药物和食物的特性(或称药性),将它们组合烹制成适合防病治病需要的药膳菜肴,是药膳菜肴配伍的关键。 医圣张仲景:“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