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学大师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文学大师幻灯片

关于文学的叩问 对于文学,我们痴迷,我们怀疑,我们追捧,我们冷落,我们虔诚,我们背叛。我们总在反反复复中追问:为什么需要文学?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新课导入(一) 台湾某歌手听了《满江红》这首歌后,觉得歌词很棒,就追问作者是谁。有人告诉她是岳飞,歌手兴奋地说:“那我可不可以找岳飞帮我写歌?”一时弄得听者哭笑不得。 新课导入(三) 号称“全创作新才女”的歌手戴佩妮在其原创歌曲《一个人的行李》中唱道:“我要一个人的通宵看完鲁迅的背影……我要一个人的北京探望孟姜女”。 思考: 这两句歌词有语文常识错误吗? 走进文学大师 经典之书 拜伦说:“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一)思想之书 ——感受大师的思想力量 经典之作蕴涵着伟大的思想,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如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引发解放黑奴战争的斯托夫人的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等 (二)伟人之书 ——感受大师的优秀人格 经典之作体现了伟人的人格魅力,代表着人类的良知,引导我们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完美。 如屈原的诗篇《离骚》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德,一直灌注于他的诗文作品中 (三)心灵之书 ——感受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 经典之作是大师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正是由于心灵的矛盾冲突,大师的作品才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表现出人类的苦闷、彷徨、探索和追求 (四)艺术之书 ——感受经典的艺术魅力 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展现无穷的艺术魅力,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1.从个人生活来看: 由于种种原因,纵观鲁迅的一生,在他的社交圈子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说不出几个。所谓五四时期的“同人”,如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及后来的创造社诸君郭沫若等,与鲁迅均没有什么深交。至于左联时期的所谓“同道”,如周扬、夏衍,或因思想差异,或者因人格的不同,从来就没有什么私交。虽然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尤其是在“左联”中,鲁迅都唱着主角,那主要是因为他的才能和威望,并非是“朋友”之谊使然。 他有很多追随者,多为青年人,他们追随他,是因为景仰他;鲁迅帮助他们并与之交往,主要是出于对后辈的奖掖。他交往较深,被他视为知己的人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一个是瞿秋白。 鲁迅与内山完造结识得很晚(28年)。瞿秋白,鲁迅曾送给瞿秋白一幅清人何瓦琴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惜,鲁迅与瞿秋白不仅结识得晚,且结识两年后,瞿就被国民党抓住杀害了。交友不广,一方面说明鲁迅很孤独,缺少交流很寂寞,另一方面说明他个性太突出。有突出的个性,正是“巨人”的品质之一。 同时,鲁迅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既加重了他的孤寂,又构成了孤寂的内容。少年时代家道衰落,饱尝了人间的冷暖。1906年26岁时,又奉母命与朱安女士结婚,以后几十年一直受到这桩无爱的婚姻的折磨。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鲁迅曾对我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种不幸的婚姻限制了他对爱的追求,加重了他的孤独。 1923年,兄弟失和,周作人与鲁迅绝交,鲁迅搬出家,另觅房子居住,就是北京砖塔胡同61号,即现在的“北京鲁迅博物馆”。《秋夜》就写于此。其孤寂之感溢于言表。 之后(1927年到上海后)与许广平同居。此时,鲁迅仍是孤独的。从《两地书》来看,我们难以找到抚慰鲁迅情感的内容,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漫谈社会、人生、人际等等。西方人说,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更何况是“情书”!在情书中都难找到“温柔”,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2.从情感世界看: 鲁迅的情感丰富而鲜明:爱如阳光温暖人心;憎如冬寒砭人身心。但又爱憎分明。敏感而忧郁:对一切关己不关己的人和事都会引发一种感情倾向;对社会、自身常怀忧郁之情。 鲁迅的情感世界由两部分组成: A.民族、大众情感。对民族,鲁迅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大众,他“哀其不幸”(同情),又“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 B.个人情感。他渴望爱,重情。正如他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有这样崇高的情感:“爱国”,“忧国忧民”,可是没人理解他,正如他青年时代写的一首诗一样“寄意寒星荃不察”;鲁迅对民众如此倾注同情,盼他们觉醒,不仅民众“不察”,连文化同仁也“不察”。创造社同仁说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郭沫若语);太阳社的阿英说他将民众写得如此落后,看不到光明,是落伍者,冷眼旁观者,等等。他渴望爱,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婚姻),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