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通假,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 ? 一种是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也相通的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例: (1)失其所与,不知。 (2)奉厚而无劳。 (3)手裁举。 (4)敛赀财以送其行。 另一种是借用音同或音近但意义毫不相干的字来替代某个语音或字,这种情况叫做假借。假借字又有两种情况。 ??? (1)“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古代原只有第二人称代词的读音而没有字,于是借一些读音与第二人称代词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不需另造新字了。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中的“女”是假借字。 ??? (2)“本有其字”的假借。文字中已有某字,可是写的人偏不用,而借用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而这两个字的字形不一定有联系,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简言之,即“形异义异而音不异”。如,“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中的“生”通“性”;“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中的“得”通“德”。这一类字又称为通借字。 怎样识别通假字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1) “胡”通“何”。如: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伐檀》) (2) “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古今异义   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    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   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例如:  (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2、词义缩小   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古义: 今义: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 古义: 今义: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古义: 今义: (4)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古义: 今义: 3、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例: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古义:    今义: (2)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    古义:    今义: (3)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登泰山记》)    古义:    今义: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古义:  今义: 4、感情色彩变化   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古义:  今义: 5、单音词和双音词    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1).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在原来的单音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         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第二,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  第三,换为完全不同的一个词。例如: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2)、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古今同形异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些双音词。例: ①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地”指土地,“方”指方圆,既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短语,“地”连上,“方”属下,分读。 今义:是一个词,指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或指本地、当地,或指某个区域,或指空间的一部分,或指部位,连续。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义:指父母兄弟等,或指内外亲属,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和它的成员。 ③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