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思索和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思索和实践

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思索和实践   时至今日,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可谓是百病缠身。时至今日,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是“朗读―翻译―简析”的机械模式。以致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无体验或体验肤浅。探其根源,可归结为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到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封闭性的教师讲解轻开放性的学生探究。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新课改精神,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与快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唤起情感需求。也就是要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进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生发、情感共鸣,让他们与作者心灵相通,和文本交流,从而带动学生对字词和文本的理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教学《〈论语〉导读》时,以历来学者名家对孔子及《论语》的高度评价导入,创设出一种与至圣先师对话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论语》的探究热情。具体导入如下: 九月二十八日是一位“圣人”的诞辰!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论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论语》是美德的最高文本……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味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余秋雨《历史的脸谱》 正如列宁说的那样:“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原有情感,让学生有了情绪体认,在阅读古文时也能如临其境,愿意与文本发生深入对话。 二、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 北师大教授于丹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提到儿时的一段经历:一个百花争艳的春天,父亲带她去公园游玩,到了一棵树下,父亲停住了脚步让她看看这棵树:树上开满了花,花前蝴蝶飞舞,蜜蜂嗡嗡地叫着……当她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后,父亲告诉她这就是诗中描写的“春意闹”的情景。于丹的父亲联系生活,让女儿在快乐的体验中去认识诗歌语言的魅力,在女儿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响。文言文教学中,也能这样去教学生。 教学《〈论语〉导读》,在阅读《论语》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是不是解释为最后呢?”很多同学都同意这种解释,笔者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同学们调动积累,想一想。有个学生举手了:“后凋应该理解为不凋谢,根据我的观察,松柏是四季常青的。松还被誉为岁寒三友呢!”他的回答正确吗?我让学生查一查工具书,这回,大家都记住了:“后”就是“不”的意思……这一教学小环节的处理,联系生活去探究,学生兴趣盎然,收效好。 再如教学《劝学》,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①荀子劝学有何技巧?面对班上一个不爱学习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学呢?②文末荀子写到学习应有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联系你的学习实际,谈谈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围绕这两个活动,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自身体验融为了一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 由于文言文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遥远,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必须注意缩短文言文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运用生活体验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走进古人的心灵。这样,能使文言课堂也有时代的活水流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态度从“敬而远之”到“近而爱之”。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过去文言教学教师习惯包办一切,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更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巧妙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自由地翱翔。有时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会比老师反复的讲更有效。 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关于“鸡豚狗彘之畜”之“畜”的读音,学生分为两派:有大部分学生坚持以课文注解为准:“畜”,读音为“xù”,蓄养。翻译为:鸡猪狗的蓄养。有少部分爱探究的学生认为此句“畜”,读“chù”,家畜。翻译为:鸡和猪狗一类的家畜。句意要更妥帖些。 笔者决定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养成质疑、探究的好习惯。于是笔者决定以“鸡豚狗彘之畜”之“畜”,到底读音为何呢?展开讨论,深入文本体验,鼓励学生说出独特的理解,激发学生解疑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打开这个问题的钥匙是,这个“畜”字,该如何理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