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陶瓷青花装饰发展原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末清初陶瓷青花装饰发展原因研究

明末清初陶瓷青花装饰发展原因研究   明末清初陶瓷青花装饰从原本的图案纹饰的刻画逐渐转变,这种转变受到国画山水、版画人物和国画花鸟的影响,出现了山水皴法的表现,构图的山脉讲求龙脉山体走势;在青花人物中出现了戏曲中的场景、服饰和故事情节;在青花花鸟中出现了大写意的花鸟画的样式。并且在整个青花领域中出现了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与以往的传统的青花装饰差异很大,这种青花的新发展存在着复杂的环境,明末清初陶瓷青花绘画逐渐的繁荣与其所存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是不可分的,明末清初几十年间御窑的烧制基本停止,导致大量的原本御窑的艺术家或者工匠流落民间,为民窑的发展提供给了人才基础,而此一时期由于国家对陶瓷生产的放松,也刺激了国内外的陶瓷市场的发展。在艺术方面伴随着版画和出版业的繁荣,使原本束之高阁的艺术走到民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戏曲的脚本和画谱,它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绘画的技法和理论知识,为明末清初青花绘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政治因素:天启(1621―1627)年间,明朝在此时处于多事之秋,农民起义不断,景德镇的官窑制瓷逐渐的萧条,御窑厂停产,所烧制的陶瓷品种和质量也降至历史的最低点。明朝的天启和崇祯两朝官窑的烧制基本停止。清乾隆《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载:国朝御器恭记:“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至十四年中,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镆、巡南道安世鼎、巡抚郎廷佐、张朝鳞督造未成。十六年,奉旨烧造板栏,……经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督造,亦未成。十七年巡抚张朝鳞疏请停止。……十九年九月(康熙)内奉旨烧造御器……。”可见在康熙十九年以前御窑厂的烧造是断断续续,并且多数不成功,而被废止。直至康熙十九年九月才开始正常的烧制。从天启年间到康熙年间,御窑厂的烧制受到了社会和实际情况的限制,没有多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官窑的衰败致使大量的优秀的工匠和官窑聘用的制作画稿的优秀文人流落民间,给民窑注入了活力。由于不受官窑的限制在青花装饰的描绘上也没有过去的刻板,而是形成自由洒脱、具有文人画气息的青花山水、花鸟,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花绘画。 在万历早、中期官窑的烧制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到晚期逐渐的衰落,民窑在各种刺激之下逐渐的兴盛,外贸出口的扩大,为了改变明朝末年国库亏空的现状,逐渐放宽了海上贸易,扩大了丝绸、陶瓷等工艺品的对外出口,在15世纪晚期中国陶瓷的出口最远达到波斯湾和地中海,据记载,在1614年一艘从爪哇国的巴达姆港口回国的荷兰商船装有碗、盘、碟等瓷器共计69075件。日本宽永十八年(1641)一艘由郑芝龙派出的中国海船,内装瓷器1447件。这种大批量的出口,又在官窑受限制的时期,势必会刺激民窑的发展壮大。而这一时期的民窑生产的陶瓷,据史料记载:明朝瓷业兴盛的时期年产瓷量在3600万件。出口仅仅是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陶瓷的需求量也是极大的,民窑的创作不受限制也是国内外陶瓷爱好者喜爱的原因,因而其青花装饰题材不再仅仅是装饰花纹,而是加入了很多像梅兰竹菊、山水、隐士、田园生活等文人画或者生活化题材的内容,更加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 社会文化因素:明末清初版画艺术的繁荣对青花绘画起到了极其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戏剧和国画、版画艺术的结合,大量的剧本或者画谱在民间流传,加之官窑的衰落,致使很多文人流落民间,许多的版画出于名画家之手,使得陶瓷创作者对其他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借鉴。在明末清初出现的版画或者国画画稿有:《博古叶子》《水浒叶子》《离骚》《名山图》,等等。“如统计一下明代所刻的插图,其数量之大,足以惊人,即就金陵富春堂所刻传奇来说,约有十余套,每套十种,这样便有一百多种了,一种传奇少则三四图,多则三四十一至百余图,就平均以十图计,仅富春堂一家,其数便在千余幅以上。”在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戏曲木刻插图多至几千幅,可见繁荣状况是空前的,在明朝中晚期出现了个各个流派的木刻版画,如:福建的建安派版画,南京的金陵派版画,安徽的新安派版画,武林派版画,等等,明代由于戏曲艺术的繁荣,并且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和趣味性,而备受刻板印刷的青睐,同时书商为更好的推销其书刊、画报,也积极的采用下有文字上有图版的书籍。版画伴随着戏曲艺术的流行而逐渐地得到推广,在广大群众中得到普及,影响到这一时期的陶瓷青花绘画。 明清两代的画谱也逐渐的丰富起来,并出版,古代绘画多从用师承关系而不断的延续,师傅在教授徒弟时往往采用口诀的形式而使画法延续下去,到明清时代伴随着出版业的繁荣,画谱成为一种普及绘画和鉴赏的一种重要的工具,画谱中教授梅兰竹菊如何下笔,如何构图,并提示示范性的作品,以供学者参考。有的画谱还将诗书画印的形式纳入画谱中,请著名的画家绘制和刻版家刻版成型,以供学者欣赏和借鉴。像《画薮》《顾氏画谱》《程氏竹谱》《画法大成》《十竹斋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