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扶贫开发科学发展十大长效机制设计.doc

新时期扶贫开发科学发展十大长效机制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时期扶贫开发科学发展十大长效机制设计

新时期扶贫开发科学发展十大长效机制设计   摘要: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性决定了各项扶贫开发政策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来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这根主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可持续发展”,促成早日实现“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扶贫目标。 关键词:扶贫开发;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 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多种机制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避免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短板效应”。因此,要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机制设计来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新时期的减贫目标。 一、健全扶贫开发组织保障机制 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保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扶贫开发任务完成和扶贫开发阶段性目标与中长期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所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迄今尚未设立扶贫开发机构,乡(镇)、村两级扶贫开发机构也存在空白、断档,同时还存在着扶贫领导组协调能力不强、组织体系不健全等现象,这严重困扰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因此,新时期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组织保障机制,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扶贫开发工程顺利实施。 (一)科学设置扶贫领导组织机构 确保各级扶贫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目前,我国有些地区扶贫领导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有的县(区、市)机构庞大,书记任组长,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余的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人大副主任等任副组长,开一次扶贫开发工作不亚于开一次全县主要领导联席会,会议的组织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有的县甚至自从建立起机构后就没开过会,更谈不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据此,我们建议县(区、市)这一级的扶贫开发领导组一般应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精简人员,减少成员之间的沟通环节,使组织在日常推进落实中高效运作,减少扯皮和掣肘,提高扶贫开发的工作效率[1]。 (二)科学确定扶贫办内设机构职能 新时期扶贫机构主要承担四项职能:首先是以贫困户识别、分类、进入和退出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管理职能;第二项是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扶贫职能;第三项是以扶贫开发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监管、评估职能;第四项是以扶贫开发政策调研、宣传和典型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调研职能。因此,各地市、县两级要在现有组织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上述四项职能的落实。 (三)科学设置乡镇、村级扶贫开发机构 由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和瞄准对象主要是农村、农户和农民,其对象多、覆盖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并且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单靠县级以上扶贫部门,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建议在扶贫开发的重点乡(镇)应设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非重点乡(镇)设扶贫开发工作站;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应设立扶贫开发小组,中心组长可以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让群众推荐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等作为组成人员,主要负责本村扶贫开发对象的确定、项目的选择、申报等其他相关工作。 二、准确确定各地扶贫标准 扶贫标准是识别贫困户、瞄准扶贫对象、夯实扶贫开发基础的关键所在。我们国家虽然确定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 3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归入扶贫开发范畴这一全国扶贫标准,扶贫标准只能说在宏观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微观上却不完全适合各地的实际状况,标准应当是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所浮动的,特别是要向上浮动。因此,各地扶贫标准的制定应当根据各地的时间情况,实事求是。 (一)划清 “低保线”和“扶贫线” 当前我国的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扶贫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2]。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低保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相互替代[3]。我们可以看出“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