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 ①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庄 子 庄子名周,宋国人,曾做过漆园吏,不久隐归,著《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坏、正误、大小、高低没有绝对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 文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法家的主要思想 加 强 君 主 集 权 两面: 三刀: 赏罚分明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势: 术: 法: 权势 树立威望 对付官员 统治人民 明文规定 权术 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思想主张 ①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系统的法治思想。 ②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 ③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评价 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最功利) 文 止楚攻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单元解读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1课 “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框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孟子、荀子) 三 其他学派(道家、法家、墨家等)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3、代表流派和人物: (1)道家: 老子、庄子 (2)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3)法家: 韩非子 (4)墨家: 墨子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个流派之间争相斗艳的局面 经济: 政治: 阶级: 文化: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私学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礼贤下士”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孔子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仁 克己复礼 贵贱有序 为政以德 问题:思想核心什么?如何评价?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路(人名)问:“闻斯(就)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人名)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人名,就是指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人名,就是指冉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人名,就是指公西华自己))也惑(迷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做事缩手缩脚),故进之(勇进);由也兼人(平时好勇过人),故退之(谦退)。”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和方法 孔子的人性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不强调本身的善恶 “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 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至圣”) 孔 子 生平 思想 评价影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经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