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和古今字、假借字关系说略.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假字和古今字、假借字关系说略

通假字和古今字、假借字关系说略   摘 要: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字的存在,造成了古书中用字的分歧,给人们阅读古书造成了很多的困难。为此有必要弄清这几种字的概念,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概说;关系 中图分类号:H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98-04 在古代汉语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词,表示两个以上的意义,而同一个词也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记录,这就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些用字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古汉语中客观存在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这些字的存在,造成了古书中用字的分歧,给人们阅读古书造成了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这几种字的概念几乎是混淆不清的,教师们一般都统称为通假字,即以通假字涵盖了古今字和假借字。其实这是几个不同的概念,他们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我们有必要弄清这几种字的概念,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古文字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一、通假字和古今字 (一)通假字概说 通假字指的是古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或借用的现象。即某个字本来已经有专门的字表示,但古人在书写时没有使用这个字而是借用了一个与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记录它,这就形成了通假。“本有其字”是通假字的特点,其中被代替的字是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则被称为通假字或借字。而古音相同或相近是通假字产生的前提,如果本字和借字的读音没有联系,就不能构成通假。例如: 例(1)畔,本义是“田界”,《说文解字》:“畔,田界也。从田,半声。”在《孟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被借去记录“叛”。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古多假畔为叛”。“畔”和“叛”在古代声母和韵部相同,构成同音通假。 例(2)“伸”是记录“伸展”、“延伸”的本字,但古人在用到这个字的时候却借用了与之读音相近的“信”来记录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邻国”中,“信”就是“伸”的通假字。“信”和“伸”在古汉语中同属“真”韵,构成了叠韵通假。 通假现象在古汉语用字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通假的基本原则是语音是否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字形和字义是否有联系。相同指的是古音相同,而且是汉代以前的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因为,有些字的读音发展到现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衡量通假不能以现代音为准,要以古音为标准。例如“罢”和“疲”在古代就是一对同音通假。“罢”的本义,《说文》解释为“遣有?也”,是“罢官”、“免去”、“解除”义,音“皮”,和“疲困”的“疲”读音相同,故在《过秦论》:“率罢散之卒,将数万之众,转而攻秦”中,借去表示“疲”,构成同音通假。若用现代读音去衡量,这两个字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好像构不成同音通假,而在上古音里,这两个字同属于并母歌部,声韵完全相同。因此,准确地说通假应是“古音通假”。 通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同音通假,如前面举例的“畔通叛”、“罢通疲”;二是音近通假,即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或者声母相近(发音部位相同)。如上例的“信、伸”就属于音近通假中的叠韵通假。 (二)古今字概说 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先用的那个字,叫古字,后用的那个字则叫今字。而且古和今的时间是相对的,若以周秦为古,那两汉以后就为今,以汉为古,那么魏晋以后为今。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曾说道:“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它和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古文字和今文字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衍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上古时期,汉字的数量较少,而新词不断增加,不少字除表本义外,经常被借去表示假借义,再加上词义的引申发展,就形成了一字兼表多义。后来,为了把其本义和假借义以及引申义区别开来,人们就另造新字来表示其中的某一个意义。这样,在这个义项上,就形成了和古字相对应的今字,这个字又叫做“后起字”或“区别字”。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古今字就是区别字,是以不同的字形来区别不同的意义。人们有时称古今字为“分化字”,其原因即在此。例如:“竟”和“反”的本义分别是“乐曲终了”、“完”和“翻转”,但在《左传“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中,“竟”记录的是“边境”之义,“反”是“返回”之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字记录多个词的现象,难免表义含混。所以,汉代以后,人们在表示“边境”和“返回”义的时候另造“境”和“返”来以示区别,“竟和境”、“反和返”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