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摘要:《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本文结合专门描写战争的古书《孙子兵法》和《左传》,分别从战争描写的结构、视角、语言特点、叙事节奏、情节描写、描写手法等六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三国演义 战争 艺术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国的战争描写既符合冷兵器时代大小规模战争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主帅的“谋略”得失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为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具有科学价值的材料,又不失优美的文采,刻划了一个系列化的历史人物的艺术长廊。
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那么,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都有哪些呢?
一、战争描写符合古代战争规律
小说战争描写体现了以“人谋”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作者在第三十八回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口向刘备点明“三分天下”的大计时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人谋即战略战术的正确安排。在小说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战争描写中,最终获胜的一方,必是主将运用了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战前戒骄戒躁,审时度势,谨慎用兵的结果。高明的主帅甚至能预料敌人的动机,两兵虽未相交,却已胜券在握。反此道而行的一方则必败无疑。
书中谋士如云,这些谋士大都熟读古代兵书,深谙韬略。作者借书中谋士讲出《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兵不厌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等等。蜀汉丞相诸葛亮更能根据敌方主将的心理特点,反利用兵书之法,以“实则实之,虚则虚之”而能克敌制胜。小说战争中运用到的计策丰富多彩,连环计、空城计、美人计、离间计、反离间计、激将法、苦肉计等等层出不穷,简直是对科学的《三十六计》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
以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古代战争的客观规律,正是小说的一大特色。由于具有这种高度突出的思想性,使得《三国演义》历来被许多读者当作一本很有实用参考价值的军事材料来阅读,受到许多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以及企事业人事的喜爱。书中并不直接描写人物在战场上的具体活动,也不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战场上的风云盛况,而是采用侧面反映和衬托、折射等手法,极力描写敌我阵营在战前的谋略布局和战术比拼、天时地利人和的顺逆、主将的性情、兵情强弱的分析、战争物资的准备等等,使读者不必读到最后的结果,就已对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成败了然于胸。现在试以规模较大的赤壁战役对此作具体的分析。
1.孙刘统战
赤壁之战是最复杂、最丰富,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的。小说用了整整八回书的篇幅来描写这场战争。首先用了两回书来写孙刘联盟的缔结,这就是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这实际上写的是在一场重大的军事斗争之前的一场外交斗争。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平定北方以后,挥师南下,军力十分强大,东吴和刘备都无力单独抗曹,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取胜的可能。这两回书写出了一场尖锐紧张的外交斗争。外交斗争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是孙刘一方在这场战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因而是这次大战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者不惜笔墨,铺展开来描写,是很有眼光的。
诸葛亮亲自过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完成了缔结孙刘联盟的任务。这两回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远眼光和他智激孙权和智激周瑜中所表现出的高度智慧。小说突出了一个“智”字。当时孙吴内部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出现了主战(以鲁肃为代表)和主和(以张昭为代表)两派,意见相持不下,而主帅孙权却是犹豫不决。诸葛亮过江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但他采用的方法却与众不同,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在孙刘联盟缔结的过程中,诸葛亮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大智大勇。他刚一过江,东吴方面主战派的主要人物鲁肃就叮嘱他:“先生见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同样的意思以后又几次嘱咐。诸葛亮的回答是:“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可是在与孙权见面时却完全不顾鲁肃的几次叮嘱,有意夸大曹操的强大和不可战胜。他告诉孙权,曹操有马步水军一百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0KV输变电项目工程监理大纲.doc VIP
- 上海市初中英语必考考纲词汇详细解析拓展--字母B--教师版 .docx VIP
-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评论.doc
- 母乳喂养PDCA分析和总结.docx
- PFMEA管理规定近年原文.doc
- 吉林省名校调研(省命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Doc VIP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戏剧阅读.pdf VIP
- 高中英语_The Road To Success教学课件设计.ppt
- 2025年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驻陕西煤矿企业招聘(15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思想中央党校严书翰教授博导.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