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演变 精品课件
考点1、百家争鸣的背景 ◇百家争鸣:“百家”是虚指;展开争论,彼此吸收融合。 经济:铁器和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政治:分封制瓦解;各国改革; 阶级:士人阶层兴起,受诸侯国统治者重视;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1、儒家 (1)孔子 政治思想:① “仁”, 仁者爱人; ② “礼”,“克己复礼” 、 “正名” ; ③ “为政以德”(民本);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实际问题; (与庄子、荀子比较) 教育思想:①最早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教育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③整理典籍:六经 评价: ①“仁者爱人”有助于调解人际关系;“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2)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民本);“民贵君轻”(民本); 伦理观:性善论; 价值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3)荀子 政治思想:“礼法并施”;“君舟民水”(民本);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唯物) ; 伦理观: “性恶论”; 思想特点:主体继承儒家,吸收法家。 评价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不受重视的原因:“仁”的主张不适应社会大变革和争霸战争的需要,不受重视; 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老子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性恶论 性善论 性相近 人性论 君舟民水 民贵君轻 为政以德 政治思想 仁义 仁政 仁者爱人 仁的思想 荀 子 孟 子 孔 子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道家 (1)老子 哲学思想: ① “道”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②朴素辨证法思想;(未提出转化条件) 政治主张: ① “无为而治”(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化烦为简,不过分威逼百姓) ② “小国寡民”(原始社会为理想目标,主张“愚民”政策) 评价:A、个人地位;B、思想特点;C、文化影响; (2)庄子 哲学思想: 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②“消遥”;“无所恃”;(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③天与人“不相胜”,顺从自然。(与荀子相反)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哲理智慧和浪漫主义风格; 3、法家:韩非(商鞅) 思想主张: ①法治观与集权观:主张法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10-01-03 保育师 人社厅发[2021]92号.docx
- 教师电子教案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个人信用报告征信简版电子版PDF版2024年2月最新版带水印可编辑.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报告.docx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 高分子材料概述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VIP
- 财务报表基础知培训.ppt VIP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23.docx VIP
-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