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材介绍 ;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 ;单元教学重点;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4.《驿路梨花》 ;;;;15.最苦与最乐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 单元教学重点:对内容的表达有自己思考。 《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爱莲说》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有点自我欣赏的意思,而且把自己与众人对立起来,对此必须有所警觉。自道有德,往往不能欣赏他人之德。“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假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他自己是纯洁的,这样就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了。任何人都不应该这样想,必须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而多数人可能比自己更好。这样的人,即使做了所谓的“好人好事”,也会视之如平常之事,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因此不值得一提。教学中应注意引导,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 ;第五单元 哲理之思;;;17紫藤萝瀑布;??物言志首先要有对“物”的描写,而本文对“物”紫藤萝的描写非常充分。 二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2.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3.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的“志”既有作者悲喜变化的情感,又有作者对于“生死的疑惑” “疾病的痛楚”的思考。教学时可以适当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大背景是文革动乱时期的遭遇,小背景是作者亲人遭遇疾病的侵袭,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理解本文的思想。;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三 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四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18.一棵小桃树;;19 外国诗两首;;;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高度概括泰山的壮美,并将大自然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融合,寄托了他的壮志,其中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歌咏泰山的名句。 《登飞来峰》和《望岳》都涉及“山”,不同的是,《望岳》中的“登”是想象出来的,《登飞来峰》的“登”则是现实的。《登飞来峰》没有过多写眼前之景,重点写自己登高的感受,最后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富有哲理。 ;思考探究第二题,勾连这两首诗的共同点(登山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时可以将这两首诗的异同进行比较。 二 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强调积累,书写、运用。 四 背诵这五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 五 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名句,以备写作中引用。 ;第六单元 科幻探险;;单元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可以结合本单元名著导读的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等书,组织一次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适时总结阅读科普作品的感受和心得。 ;;;21 伟大的悲剧; 1.浏览。 这篇文章4200字,在课本这样一个体制里面算是长文了,故事性强,很适合浏览。 预习 ◎ 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约4200 字,请尽可能在10分钟内读完。浏览时,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 浏览时,哪些段落打动了你?再读这些段落,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3.拓展探究。 “积累拓展”第四题中引述了斯科特本人的观点,他认为“此次灾难的原因并不在于组织工作不当,而在于一切必须担当的冒险事业都可能遭遇的厄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阿蒙森等人用北极爱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斯科特等人用西伯利亚矮种马拉雪橇,这是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斯科特等人另外还兼有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不是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还可以探讨这样的问题: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满怀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等人书写他们悲壮的一幕? ;;22太空一日 ;;这篇课文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