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蔬菜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设计方案
目录
1前言 1
1.1设计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蔬菜大棚控制技术发展概括 1
1.2.1国外蔬菜大棚控制技术概括 1
1.2.2国内蔬菜大棚控制技术概括 2
1.3蔬菜大棚智能控制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2
1.3.1 单片机控制系统 3
1.3.2 基于PLC的蔬菜大棚控制系统 3
1.3.3 基于RS--485的蔬菜大棚现场总线控制模式 4
1.4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4
1.4.1 课题的提出 4
1.4.2 研究内容 4
2 蔬菜大棚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5
2.1 大棚环境因子分析 5
2.1.1 光照强度因子 5
2.1.2 湿度因子 5
2.1.3 温度因子 6
2.1.4 二氧化碳因子 6
2.2 大棚环境各因子的控制 7
2.2.1 光照控制 7
2.2.2 湿度控制 7
2.2.3 温度控制 8
2.2.4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 8
2.3 大棚智能控制的总体设计 9
2.4 传感器应用 10
2.4.1 光照强度传感器 10
2.4.2 湿度传感器 11
2.4.3 二氧化碳传感器 11
2.4.4 温度传感器 12
2.5 A/D转换模块 13
2.6 执行机构的设计 14
3 大棚智能控制电路总体设计 17
3.1 大棚各因子智能控制框图设计 17
3.2大棚各因子智能控制电路设计 19
3.3 AT89S52单片机简介 21
3.4 单片机时钟电路 23
3.5 单片机复位电路 23
3.6人机交互 24
3.6.1 键盘输入电路 24
3.6.2 显示电路 24
3.7串口通讯模块设计 25
4 大棚智能控制的实现 26
4.1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26
4.2 数据采集模块子程序设计 27
4.3 显示模块的子程序设计 28
4.4 按键输入模块子程序设计 28
5 结论与探讨 29
5.1 结论 29
5.2 不足与探讨 30
1前言
1.1本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1]。
因此,研究开发设计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效率高、成本低、并且具有独立性知识产权的蔬菜大棚智能控制系统非常重要。并且蔬菜大棚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蔬菜大棚控制方式相比,现实意义重大。首先,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确控制,促使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其次,可以提高蔬菜大棚控制的自动化水平。所以,开发一套功能完善的蔬菜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意义。
1.2 国内外蔬菜大棚控制技术发展概括
1.2.1国外蔬菜大棚控制技术概括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开始比较快的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像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仪表采集大棚中的现场信息并根据指标进行控制,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但是当时大棚控制中只是利用到单因子控制技术,即只是对温湿度、光线强度、CO2浓度等环境条件分别进行控制。
大棚环境领域的控制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美国出现了一种融合了气候调节、农田灌溉与作物的肥料供应的一个整体的一体化的大棚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各种生产管理进行融合然后根据传感器的输入来调节各部分进行执行动作,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大棚。
以色列大棚农业采用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先进的结构及空气温湿度控制系统,配合幕帘、天窗等辅助设备,自动调节光线强度。监控室内的中心计算机与现场控制器相互通信,方便地控制滴灌和微喷灌系统进行灌溉和施肥,可达到80%-90%的水肥利用率。
加拿大大棚农业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对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处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大棚经济效益。
[2]。
1.2.2国内蔬菜大棚控制技术概括
我国的农业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就开始在冬季利用原始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但这种的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都还不能完全满足喜温作物的生长需求。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温室环境的控制和管理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对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系统计算机研究机构,并首次在环境的控制中应用计算机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当时的,开始设计适合我国的控制系统。先后有中国农机化研究院研制出的新型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北京农业大学研制出的小型分布式数据采集控制系统“WJG-1型温室环境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江苏理工大学研制的智能温室群集散控制系统;中国农业大学设计研制的山东省济宁“大型育苗温室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新型的温室控制系统。
进入21世纪后,环境控制技术在国内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中数学《平面向量与复数》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 VIP
-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详解及测试题(含答案).doc VIP
- 夏普 DX-2008UC 2508NC 彩色复印机 维修手册.pdf VIP
-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docx VIP
- 夏普 MX C5081D C6081D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第五代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编制指导意见(5G补充定额).docx VIP
- 夏普 MX M850 M950 M1100 黑白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夏普 MX363 453 503 4528 维修手册.pdf VIP
- 标准图集-14J938-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pdf VIP
- 夏普 MX-2600N 3100N 2601N 3101N 4101N 5001N彩色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