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开课:《梦溪笔谈》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县级公开课:《梦溪笔谈》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二、过程与方法 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虫治虫》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2、《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初备 复备 教学要点: 1、学会“岁”、“穰”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以”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以虫治虫》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之一。你知道我国古代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投影展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幻灯片。 3、从上面的投影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 4、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 二、学习《以虫治虫》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尽量读得通顺流畅, 富有感情 2、指名读课文,出示幻灯解决字词读音。 3、指名读课文,出示幻灯解决课文重要语句停顿。 4、合作探究 ①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②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③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5、强调重要虚词“之”“以” 6、我们已经把握住了本课的大意。谁能用准确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 7、朗读课文。 三、问题探究。 1、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的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 2、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3、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 放“以虫治虫”的投影。 4、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5、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小结 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象许多大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记忆重点字音、词义。 ??? 2.预习《梵天寺木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初备 复备 教学要点: 1、能正确朗读、译讲初步理解课文 2、《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2、《以虫治虫》讲述了我国古代在农业方面的知识,其实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同样引人注目。 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间。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 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学生简要回忆并介绍) 二、疏通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停顿 ③尽量读得通顺流畅, 富有感情 1、先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大屏幕中的生字,谁会读?? 2、自己大声朗读课文 3、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声音要洪亮,愿意读的举手。(2人) 4、注意下列句子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