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02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_02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对称性 弱对偶性 最优性 对偶性(强对偶性) 互补松弛性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从弱对偶性可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三、最优性: ——若 和 分别是(P)和(D)的 可行解,且有 则 分别是(P)和(D)的最优解 。 检验数与对偶问题解的关系 返回 上页 下页 对偶问题 * 返回 继续 一、对称定理: 定理: 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 设原问题(P) 对偶问题(D) 二、弱对偶性定理: ——若 和 分别是原问题(P)及对偶问题(D)的可行解,则有 (1)(P)可行 =(D)目标函数值有下界; (D)可行 =(P)目标函数值有上界; (2)(P)无界 =(D)无可行解; (D)无界 =(P)无可行解; 注: (2)的逆命题不成立,即 (P)无可行解 = (D)无界; (D)无可行解 = (P)无界; (3)(P)可行而(D)不可行=(P)无界; (D)可行而(P)不可行=(D)无界。 原问题 对偶问题 四、对偶定理(强对偶性): ——若原问题及其对偶问题均具有可行解,则两者均具有最优解,且它们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相等。 最优 不可行 无界 D 最优 无界 不可行 P 总结:P与D解的关系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中,如果对应某一约束条件的对偶变量值非零,则该约束条件取严格等式;反之,如果约束条件取严格不等式,则其对应的对偶变量一定是零。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五、互补松弛性: (D)的第i个变量松 (P)的第i个约束紧 (P)的第i个约束松 (D)的第i个变量紧 简记:松=紧(等式) 注意:紧=松 互补松弛定理应用: (1)从已知的最优对偶解,求原问题最优解,反之亦然。 (2)证实原问题可行解是否为最优解。 例: 已知LP问题 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 试用对偶理论找出原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问题 解: 将(D)最优解 代入到(D)各约束: (P) 紧 松 松 松 紧 又:变量 松 松 所以原问题最优解(1,0,0,0,1)T 已有结论 ◆ 当采用单纯形法求得原问题的一个最优解的时候,检验行上同时得到对偶问题的一个可行解,且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值。 ◆ 利用最优性定理,已证明检验行上给出的对偶问题的解是最优解。 将近一步说明 ◆ 当采用单纯形法求解原问题时,每迭代一次,检验行上同时得到对偶问题的一个基解,且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值。 原问题 标准型: 对偶问题 标准型: 原问题迭代中的单纯形表(当前基——B) 0 CN-CBB-1N -CBB-1 -CBB-1b cj- zj I B-1N B-1 B-1b XB XB XN XS 常数列 基列 -Ys1 -Ys2 -Y 注:上述对应关系对任一张单纯形表都成立。 例、以求解下面LP问题以及它的对偶问题过程为例,验证前述结论 对 偶 问 题 原 问 题 2 1 0 0 0 0 15 0 5 1 0 0 0 24 6 2 0 1 0 0 5 1 1 0 0 1 2 1 0 0 0 原问题表1: 初始表 (D)基解(0,0,0,-2,-1) ——非可行 返回 上页 下页 对偶问题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