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伤员护理课件
烧伤伤员的护理 一、烧伤概论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四、处理原则 五、护理措施 一、烧伤概论 定义:烧伤泛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通常,烧伤多指单纯因热力、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物体等所致的组织损伤。严重烧伤常危机生命,获救者多致残。 试验证明,52℃热力持续作用1分钟或68℃热力作用1秒钟,即可致全皮层烧伤。热力温度和持续时间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 二、病理生理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反应及其病程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急性渗出期、感染期、修复期,并且各期常相互重叠。 急性渗出期(休克期) 严重烧伤后,最早的反应是体液渗出。由于组织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样渗液聚积至细胞间隙或皮肤各层间,形成水肿、水疱或直接丢失于体表,使体液减少,水电解质失衡,酸碱紊乱,血液浓缩。体液渗出自伤后数分钟开始,至2-3h最快,8h达高峰,12-36h减缓,48h趋于稳定并开始回吸收。深度烧伤可致皮肤脱水、凝固、甚至炭化,形成焦痂。痂下及邻近组织亦大量渗出,水肿。位于躯体部及四周的环形焦痂和痂下肿胀可致机械性压迫。烧伤后48小时内,最大的危险是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称为之休克期。 修复期 烧伤早期出现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开始。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Ⅱ°烧伤靠残存上皮岛融合修复;Ⅲ°烧伤只能依靠皮肤移植修复。严重的深度烧伤,创面的纤维化修复是不可避免的,瘢痕增殖和痉挛将造成毁容、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严重烧伤后还可因机体反应所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激素、炎性介质、酶、细胞分解产物,细菌毒素等诱发肺部感染和ARDS、ARF、应激性溃疡等使病情复杂化和恶化。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根据烧伤面积、深度和部位而定。 (一)烧伤面积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手掌法和中国新九分法。 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1.25%,此法较简易,亦可辅助九分法评估。 中国新九分法 为便于记忆,将人体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可简记为3、3、3(头、面、颈),5、6、7(双上肢),5、7、13、21(双、下肢),13、13(躯干),会阴1。 (二)烧伤深度 通常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Ⅰ°、浅Ⅱ°、深Ⅱ°、Ⅲ°。 Ⅰ°、浅Ⅱ°为浅度烧伤,深Ⅱ°、Ⅲ°则为深度烧伤。 Ⅰ°烧伤:又称红斑烧伤,仅伤及表皮层,生发层存在。表现为皮肤灼红,痛觉过敏,干燥无水疱,3~7天愈合,脱屑后初期有色素加深,后渐消退,不留痕迹。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与真皮浅层,有大小不一的水疱,泡壁较薄、内含黄色澄清液体、基底潮红湿润,疼痛剧烈,水肿明显。两周左右愈合,有色素沉着,无瘢痕。 深Ⅱ°烧伤:伤及真皮层,可有水疱,泡壁较厚、基底苍白与潮红相同、稍湿,痛觉迟钝,有拔毛痛。3~4周愈合,留有瘢痕。 Ⅲ°烧伤:伤及皮肤全层,可达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如皮革样或呈蜡白、焦黄、甚至炭化成焦痂,痂下水肿。烧伤各处的深度不同,各种深度的烧伤亦混合存在。病理演变或继发性感染等因素,可使受损深度增加。 (三)烧伤严重程度 主要根据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加以综合评估,以利伤员分类治疗和评价疗效。我国多采用的分度法: 轻度烧伤:Ⅱ°面积9%。 中度烧伤:Ⅱ°面积为10%~29%或Ⅲ°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总烧伤面积达30%~49%或Ⅲ°面积达10%~19%,或虽然Ⅱ°、 Ⅲ°烧伤面积不足上述百分数,但病人已并发休克、吸入性损伤或合并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总烧伤面积50%或Ⅲ°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四)吸入性损伤 以前称之为呼吸道烧伤。致病原因不仅是热力本身,还包括热力作用(燃烧)时产生的含有损害性化学物质的烟雾,后者吸入支气管和肺泡后,具有局部腐蚀和全身毒性作用,因吸入性窒息,有些甚至无体表烧伤即已死亡。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依据是:①燃烧现场相对封闭;②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出炭末样痰,声哑,呼吸困难,可闻哮鸣音;③口鼻周围甚或面、颈部有深度烧伤,鼻毛烧焦,口鼻有黑色分泌物。 四、处理原则 (一)现场救护主要目标是尽快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和施行生命救治。 1.迅速脱离热源:烧伤现场急救最重要的是灭火、救人、迅速脱离热源。如就地翻滚压灭火焰,并用湿衣物扑打或覆盖灭火;若有水源,可用大量冷水冲淋或湿敷,能阻止热力向深组织渗透,终止热力所致的病理过程,减轻创面疼痛。手足部烧伤剧痛时可持续冷敷。 2.抢救生命:是急救的首要任务。大多数严重烧伤伤员最初意识清晰,且积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