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史兼学年论文-简述基诺族概况及与现代文化冲突
简述基诺族概况及与现代文化冲突关键词:基诺族;社会主义;起源;刀耕火种;同居;万物有灵;长房;流失摘要: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基诺族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原始遗留文明与现代文明产生了冲突。一方面,这样的变化确实给基诺族带来好处,基诺人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明显提高了;但是,在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突下,基诺族民族特色和文明传统却濒临消失,基诺族面临着传统遗失和信仰迷失。思考基诺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更要反思中华民族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正文:基诺族是我国于1979年正式确认的,第56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人口为两万多人。基诺族人居住的基诺山是原始森林密布的热带山区,过着靠山打猎,靠水捕鱼,靠地耕种的自己自足的原始生活。尽管基诺族很早就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交往,但是基诺族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特点。基诺族人同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一样,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前,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阶段。社会主义改造使基诺族越过阶级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为了适应基诺族的长足发展,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外,基诺地区还种植起了砂仁、橡胶等经济作物,基诺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家都过上了现代舒适的生活。但是,直到现在,基诺族人还保留着许多原始部落的特点,但同时,在与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基诺文明遭受到了威胁。进行基诺族研究的云南大学的杜玉亭先生曾进行过这样的预测:基诺族在中国56个民族中颇具特色的服装,有可能在20年内消失;适应热带山区特点的基诺族传统竹楼,有可能在10年内消失;与生命过程相伴的基诺族歌唱文化与舞、乐,可能消失于30年内;与民族意识密切相关的生命礼仪、传统年节与上新房仪式,可能在30年内消失;既是民族特征之一又是无文字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基诺语言,有可能在50年内消失。但是随着当今基诺族发展态势,以上速度估计变得保守,基诺传统文化消失时间多数会大为提前。如果这样下去,过不了多少年,基诺族的民族特色会消失殆尽,基诺族是否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少数民族,那些曾经为基诺族进行民族识别的学者们的功夫岂不白费?而且,基若族面临的文化冲突仅仅是各种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许多少数民族在面对外来文化冲突时,并没有很好地保存自己的优秀传统。同时,中华民族在面对西方文化冲突的时候,同样也遗失了许多文化,更多的文化还在遗失的路上不断前行。在思考基诺族面对的现代文化冲突,我们更应该反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遭遇西方文化冲突时,该何去何从。下面,我将简单的从起源、生产方式、长房制、婚恋、宗教等几个方面叙述基诺文化以及其面临的现代文明的冲突。起源关于基诺族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与彝语支个各族大致相同的民族起源说,也就是“葫芦说”。也有传说,基诺人是从北方前来,后定居于基诺山。基诺人传说最先定居的是一个寡妇,后来她生了七男七女互相婚配,后来子孙繁衍到了现在。这些都是关于基诺人无可考证的起源传说。但是有一些其他的传说却明显是杜撰的。有的人把基诺族和蜀汉时诸葛亮南征联系起来,称诸葛亮南征时有一部分战士由于贪睡而被“丢落”在基诺山,成了“丢落族”,即基诺族。又有传说称这些人后来虽追上了诸葛亮的队伍,但未被收留,诸葛亮赐给他们茶籽,命他们回基诺山好好种茶,还叫他们按他帽子的式样建房。现在男童衣背上的圆形刺绣图案据说是诸葛亮的八卦。但这个说法明显是牵强附会。先不说诸葛亮南征时有没有到过基诺山,就单从文明程度来说,基诺族是一只少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往的一个独立的民族。诸葛亮所带的士兵所在的是相比原始文化文明程度更高的封建阶级社会的文明,先进文明下的人怎么可能后面又回到原始文明,别说是起源,就算说是融合都不大可能。实际上,不管是“攸乐”还是“丢落”,都是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对基诺族牵强的音译,由此扯到起源只是杜撰。基诺的意思是跟在舅舅后面的人,意思是基诺族尊敬、崇尚舅舅。由此我联想到母系家庭,舅舅在外甥的抚养、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基诺族是发展比较过程单一的,兼具母系特点和父系特点的民族。生产生活基诺族主要靠耕种维持生活,打猎和采集是重要的生计补充。手工业主要是传统的竹编制、木器、纺织、酿酒等。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基诺族较少使用铁器,19世纪50年代后,基诺族才有了较多的铁匠。基诺族的耕种是比较有地区特色的刀耕火种。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农业既很少使用铁农具,也很少使用牛耕,而是坚持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基诺人一般把山林分为十三片,每年有计划地砍种其中一片,待砍种一轮后,曾经被砍种过得地方又长出一片茂密的森林,有可供下一次的轮作。这样的轮歇方式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一方面保证土壤肥力能带来丰富的收获,另一方面也保证森林不被破坏。基诺族的刀耕火种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毁林开荒,这也是为什么基诺人能够祖祖辈辈持续这种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