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交环境微生物学-奥鹏教育
西交《环境微生物学》第一部分课堂笔记
绪论(第01讲)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述
问题1:从我们这门课程的名称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2:你能告诉我有关环境和微生物的一些联想吗?
SARS、H1N1、感冒、医院、感染、拉肚子,大小、形状、显微镜……
一、微生物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1、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包括以下几类:
Bacteria (细菌) 0.5~2 μm
Archaea (古菌) 0.5~2 μm
Fungi(真菌) 2~200 μm
Protozoa(原生动物) mm~cm
Algae(藻类)
Viruses(病毒) 20~300 nm
细菌的显微图像
微生物的菌落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真核生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微生物学: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生理生化、分类和生态的科学。
2、微生物的特点:
(1) 个体小:0.1 mm。
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仅1 μm3左右。表面积巨大(设定人体的比表面积为1,则与人等重的大肠杆菌比表面积为30 万)。
不同生物类型细胞大小的比较
(2)分布广:“无孔不入”,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直至岩石圈,到处都有微生物家族的踪迹。
细菌:数亿/g土,土壤中的细菌总中亮为1016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皮肤表面:平均1万个细菌/cm2;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3)种类繁多: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微生物约有10万种,微生物约有10万种(估计也在100万种以上)。
(4)繁殖快:一个大肠杆菌细胞在最佳培养条件下48小时可分裂得到2.2 x 1043个(约等于4000个地球之重)。
微生物代时及每日增殖率
(5)易变异:微生物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这是高等动、植物所无法比拟的。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所具有的惊人适应力,堪称生物界之最。
3、生物的分类
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的分类采用按其生物属性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系统中有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一种生物,包括微生物,都可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其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必要时,还可以在这些等级之间再增设一些亚等级。
4、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有其分类系统,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具有权威性的是《伯杰氏手册》,是对原核微生物(细菌等)进行分类;另外,放线菌、真菌(包括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等也有各自的分类系统。一般大家比较熟悉的生物分类是所谓的二界学说,即把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个界,这种分法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新的分类手段不断被应用,1969年,魏塔克提出“五界学说”,后经Margulis修改,为较多的人所接受: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我国学者提出的六界学说,在上述五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病毒界。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包括:所有的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所有的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以及部分真核生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年-1676年间。
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酿酒、制酱、酿醋、沤肥、轮作、治病)。
2. 初创期-形态描述
1676年,列文虎克(Leeuwenhock)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对一些微生物形态进行描述。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3. 奠基期-进入生理水平研究期 (1861-1897年、Pasteur和Koch)
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
②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
③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
④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巴斯德(Pasteur)的贡献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3)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科赫(Koch)的贡献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