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征合征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docVIP

布鲁克征合征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鲁克征合征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

2017-2-13 郭 2017-02-21 董 2017-2-24 主任加工 布鲁克综合征研究进展 张 遥1,2,鲁艳芹1,2,任秀智3,韩金祥1,2 (1.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2.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2; 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布鲁克综合征(B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一般有先天性大关节挛缩和成骨不全的特征,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即开始的骨折,产后身材矮小、四肢畸形、翼状胬肉和脊柱侧弯等。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FKBP10和PLOD2基因突变引起的BS分为Ⅰ型(BSⅠ)和Ⅱ型(BSⅡ)。PubMed数据库迄今收录的BSⅠ型23个家系39例患者,BSⅡ型5个家系6例患者,加上早期被报道但未正确分型的20例患者,截至目前有文献报道的病例数为65例。本文从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等方面对BS进行综述。 【关键词】布鲁克综合征;FKBP10;PLOD2;基因突变;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9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7.02.0 布鲁克综合征(Bruck syndrome,B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属于成骨不全疾病的一种[2-3]。1897年,由布鲁克首次对该疾病做出了相关报道。患者临床表现为,一般有先天性大关节挛缩和成骨不全的特征,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即开始的骨折,产后身材矮小、四肢畸形、翼状胬肉和脊柱侧弯等。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将BS分为Ⅰ型(BSⅠ)和Ⅱ型(BSⅡ),分别由FKBP10和PLOD2基因突变引起。截至目前有文献报道的发病人数为65人。其中BSⅠ型共23个家系39例患者,BSⅡ型共5个家系6例患者,加上早期被报道但未正确分型的20例患者。本文从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等方面对BS进行综述。 1 Ⅰ型BS Ⅰ型BS基因FKBP10(MIM#259450)定位于染色体17q21.2[4]。Bank等[5]在1999年定位于染色体17p12而具体基因型未知,直到2013年Yesschwarze等[6]对该突变基因深入阐述后才得以确定。 1.1 Ⅰ型[6-7]。[7]。Yesschwarze等[6]报道(A~S)及Zhou等[7]报道(T),FKBP10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见表1。1.2 FKBP10突变 FKBP10基因行使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lase)和分子伴侣的能力,其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体现在富含脯氨酸的蛋白折叠功能中[8]。Ⅰ型FKBP10的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作用不明显[9]。FKBP10FKBP65与SERPINH1基因编码的Hsp47为Ⅰ型[10]。FKBP10Ⅰ型[11],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形成受阻,无法形成完整的三聚体[6]。 Ⅰ型FKBP10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插入突变等(表1)。FKBP10mRNA,且通过蛋白印迹法分析时不产生蛋白,而在那些错义突变的家庭,细胞中蛋白不稳定且很少[6]。FKBP10Ⅰ型Ⅰ型[11]。FKBPP10错义突变患者体外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中Ⅰ型[6]。 2 Ⅱ型PLOD2(MIM#609220),最早由Ha-Vinh等[12]和Van等[13]定位于染色体3q23-q24。 2.1 Ⅱ型[13],易出现腹股沟疝,骨量减少,骨骼脆弱,骨质疏松等症状[12-13,7] ,陈旧骨折肋骨骨折后有骨痂形成[14];肘部和膝盖出现先天性关节挛缩,头骨有缝间骨,亦可出现翼状胬肉[14];脊柱侧凸,腰椎椎体呈不规则扁平[13]。Ⅱ型Ⅰ型[14]。Yeowelpuig-Hervas[14]及Zhou等[7]报道,PLOD2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见表2。2.2 PLOD2基因及突变 PLOD2 基因编码的赖氨酰羟化酶2(LH2)(EC )属于赖氨酸羟化酶家族成员,主要负责Ⅰ型[13]。[12]。[15-16],胶原交联存在醛赖氨酸途径以及羟醛赖氨酸两个途径。在醛赖氨酸途径中,胶原端肽的赖氨酸残基被赖氨酰氧化酶转为醛赖氨酸。。[14]。Ⅰ型[5]。 PLOD2基因产生两个长度不等的LH2亚型,分别为长链LH2(约2.3 kp)和短链LH2(780bp)[17]。LH2 mRNA广泛表达,短链LH2 mRNA和较长的亚型仅在肾、脾、肝、软骨和胎盘中被检测到,在皮肤、肺与硬脑膜中不表达[17]。LH2被认为是端肽赖氨酸羟基化作用的主要亚型[13]。LH2的表达而显著增加,而短链LH2的转录几乎检测不到[13]。 3 BS患者中会观察到矿物含量减少和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的增加[5-6]。mRN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