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单元检测1.docVIP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单元检测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单元检测1

第一部分: 1、常识填空。(3分)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 所作。 《黄生借书说》作者 , (朝代)诗人。 《马说》作者 。 2、原文填写:(4分)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黄生借书说》中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 经过殚思竭虑,我们认为幸运的是世界上某些非常诱人的东西是买不到的。 殚思竭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强假: )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相类: )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上的熟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在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 加以评说的。 中国人将办事和做戏太 ,而别人却很切实。 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虽然比较起来还是落后的,但跟解放以前不可 。 在发展大牲畜中认真贯彻了牛、驴、马、骡 ,全面发展的原则。 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D、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5.识图:下图《接轨》反映了怎样的不良现象?(2分) 第二部分: (一)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六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6、文段中心句是 。(1分) 7、为了论证中心,文中用了三个例证,它们是:(3分) ⑵ ⑶ 8、“四库”指 。(2分) 9、解释古今异义词:(2分) 祖父  古义: 今义: 夫人  古义: 今义: 10、“子不闻藏书者乎?”一句有什么作用?(2分) (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语段中今天还在广泛运用的一个成语是 。(1分) 12、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是哪两个?(2分) 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公与之乘(乘: ) 登轼而望之(轼: ) 再而衰(再: ) 望其旗靡(靡: ) 14、“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2分) 15、本文紧扣“论”字,详写三次对话,所以,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2分) A、记叙生动  B、议论精辟 C、寓叙于论  D、寓论于叙 16、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B、之:公将鼓之  故克之 C、望: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D、其: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17、对第二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段文字写鲁庄公叙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B、“对曰”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 C、第一层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 D、第二层指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 (三)南人捕雁 雁宿于江湖之岸,沙渚之中,动计千百。大者居其中,令雁奴围而警察。 南人有采捕者,俟其天色阴暗,或五月时,于瓦罐中藏烛,持棒者数人,屏气潜行。将欲及之,则略举烛,便藏之。雁奴惊叫,大者亦惊,顷之复定。又欲前举烛,雁奴又惊。如是数四,大者怒啄雁奴。秉烛者徐徐逼之,更举烛,则雁奴惧啄,不复动矣。乃高举其烛,持棒者齐入群中,乱击之,所获甚多。昔有淮南人张凝评事话之,此人曾亲采捕。 注释 宿:住宿,这里是栖息的意思。于:在。渚(zh):水中小块陆地。动:往往。计:计算。警察:警戒,放哨,动词。俟(sì):等待。屏气:抑制住呼吸。潜:偷偷地,暗中。及:到达。顷之:不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是:此,这样。秉:拿。更:再。复:再。评事:官名。 18.文章末尾用一句话交代这个故事的来历,并说“此人曾亲采捕”,这样写有何用意? (2分) 19.对雁奴的反复报警,“大者怒啄”,终致雁奴“不复动”。“大者”的做法及遭遇给你什么启示? (2分) 20.从下面语句中找出一对同义词来。(1分) 秉烛者徐徐逼之,更举烛,则雁奴惧啄,不复动矣。 21.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写成语。(2分) 动计千百 屏气潜行 秉烛者徐徐逼之 将欲及之,则略举烛 2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A、令雁奴围而警察( ) B.他是一名警察( ) A、于瓦罐中藏烛( ) B.洞房花烛夜( ) 2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