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水利水电 GUANGXIWATERRESOURCESHYDROPOWERENGINEERING 2013(6)
· 水文水能 ·
都柳江三江县河段泥沙特性分析
王 大庆
(广西柳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通过对都柳江三江县涌尾水位 (二)站近50年的径流 、泥沙等水文要素的分析,并结合三江县气象站49年
的降雨资料 ,探讨了都柳江流域三江县河段的水文变化趋势和泥沙特性。结果 :该河段的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
关系较好 ,它们之间可以用y=1.5388x 表示 (=0.902);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可以用y=0.0006一0.0586表示
(R=0.9762);悬移质平均颗粒为0.039mm,泥沙相对广西的其它地区而言,属少沙河流,这与都柳江流域三江县河
段上游的植被覆盖较好、人类活动较少有关。
关【键词】 降雨量 ;径流量;泥沙量;都柳江
【中图分类号]TV14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3—1510(2013)06—0045—04
流域径流、泥沙特性分析是水文学中最基本的 12141TI,平均坡降3.3%0。都柳江属构造侵蚀中低
概念和方法之一,其分析的目的是研究降雨径流特 山峡谷地形 ,两岸山岭高程200—5501TI,河谷深切
别是洪水形成过程的规律。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对 70—400nl,呈 “u”型横向一斜向谷 。河床宽度一般
产流和产沙具有重要影响n叫。径流量和产沙量随 150—300m,最窄处不到 100Irl,最宽处超过350ITI,
降雨量变化成正比增长 一,与植被覆盖之间则呈现 都柳江流域属剥蚀峡谷地貌,森林茂密,植被较好,
明显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对都柳江下游 (三江 水土流失不甚严重,枯水期河水清澈。由于流域内
县河段)泥沙特性分析 ,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都柳江 多为高山峻岭,河谷切割深 ,河岸陡直。三江县属
流域的径流和泥沙的特性,对下游柳江河的生态保 丘陵地带,山多平地少,森林覆盖率为77.44%,森林
护、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为今后的流 覆盖率较高。
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研 究
1 流域概 况 2.1 分析材料
都柳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发源于贵州省独 气象资料采用三江县气象站 1961—2009年资
山县南部里纳九十九滩,由西北向东南流,流经贵 料,径流量 、泥沙量资料采用都柳江涌尾水位 (二)
州省三都、榕江、从江县后,于八洛进入广西柳州三 站的观测资料 (涌尾水位 (二)站是国家基本水文
江侗族 自治县,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梅林乡、富禄乡、 站,涌尾水文站的集水面积为13045km。,东经109。
洋溪乡、良口乡,在产 口村附近折而南,继续下行在 l9,北纬25。42,1954年6月设站,占都柳江流域集
三江县老堡 口与古宜河 (也称寻江)汇合后称为融 水面积 13724km的95.1%,是都柳江流域的控制
江,经柳州市融安 、融水、柳城县,至柳城县凤山镇 站,站址距融江河 口23.44km。涌尾站实测的水位、
与支流龙江汇合后称柳江,流经柳州市 、鹿寨县 (在 流量资料系列较长,连续径流资料达到5O年):流量
鹿寨县江 口村附近有洛清江汇人)、柳江县、象州 从 1958年至今,泥沙从 1959年至今。
县 ,在象州县石龙镇附近与红水河汇合后称为黔 2.2 降雨变化
江,在梧州注入西江。柳江流域集雨面积为58398 根据三江县气象站统计 ,县城多年平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