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

1、生物学性状 (2)化学组成 毒性噬菌体的增殖 1、增殖方式:复制 2、增殖过程: 吸附(adsorption) 穿入(penetration)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装配、成熟与释放(mature and release)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1、基本概念: 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一、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基因组结构简单:多数病毒基因数在3~10 个之间; 2、大部分V核酸是单倍体(逆转录V为二倍体) 3、基因组形式多样; 4、基因组非编码区较少; 5、基因组中可插入外源基因; 6、基因组易发生突变。 (二)非遗传性变异:又称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这种变异可导致子代的表型变异,但不能遗传给子代。 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两株病毒混合感染时,装配过程发生错误形成。主要表现为耐药性、抗原性、细胞嗜性等改变。 互补作用和加强作用: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如:结构蛋白、代谢酶)促使另一病毒增殖。可发生于感染性病毒与缺陷病毒或灭活病毒之间,或两种缺陷病毒之间。 机制:感受态受体菌摄取同源DNA后发生重组 + 吸附 摄入 重组 突变株 DNA受体 ①概念:通过性菌毛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质粒或 染色体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Vi质粒 非接合性质粒 ②常见方式 2、接合(conjugation) 电镜下的接合 F+ 菌 F-菌 F质粒的接合 性菌毛末端-受体接合桥形成 F质粒形成切口,一条DNA链进入受体菌内 F质粒留在供体细胞的一条链进行复制并形成互补链 F- 菌 F+ 菌 F- 菌 F+ 菌 F- 菌 F+ 菌 F+ 菌 F+ 菌 F+ F+ F+ F- 高频重组菌(high frequency recombinant,Hfr菌):整合后的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 Hfr F- Hfr F- Hfr F- Hfr F- F+ 菌 Hfr F 质粒 F’ 菌 F’质粒 雄性菌: (性菌毛) F’菌 Hfr菌 F+ 菌 R质粒的接合 单独存在不能发生质粒接合性传递 a)组成 耐药性传递因子 (resistance transfer factor,RTF) 耐药决定子(r 决定子) 存在方式: RTF r RTF+r RTF:编码性菌毛和转移质粒 r决定子:编码耐药性 b)功能 IS RTF r决定子 RTF r决定子 IS Tn9 Tn4 Tn5 R质粒结构图 分子量较小; 无编码转移体系所需要的基因,故不能单独 结合传递; 但如果在同一宿主细胞因存在接合性质粒 (F或R质粒),其可被诱动传递。 非接合性质粒: 3、转导(Transduction) 1)概念: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体的一段 DNA转移到受体菌体内,使受体菌获得新 的性状。 2)类型 局限性转导/特异性转导 普通性转导 A.普遍性转导: 噬菌体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 任何部位DNA片段,发生于裂解期。 完全转导:供体菌DNA片段与受体菌染色 体整合并随之传代。 流产转导:供体菌DNA片段不与受体菌染 色体整合也不可自我复制。 (大多为此) 细菌裂解期 细菌DNA(将供菌任意DNA装配) 噬菌体DNA 普遍性转导模式图 整合 未整合 完全转导 流产转导 细菌被普遍性转导噬菌体感染 噬菌体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DNA片段, 发生于溶原期。 噬菌体将自身一段DNA留在供菌染色体上, 却 将相邻供菌的部分DNA带给受菌并整合至其染色体 上。 B.局限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模式图 正常脱离 断裂和 再接 断裂和 再接 偏差脱离 gal gal gal gal bio bio bio bio 宿主菌获得感染它的噬菌体的DNA片段而获得 新的遗传性状。 β棒状杆菌噬菌体 如: 白喉杆菌 白喉杆菌 不产白喉毒素 产白喉毒素 带有tox基因 4.溶原性转换(lysogen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