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赵利华.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赵利华

主讲:赵利华 2000.6.-2002.4-2002.8-2003.8 2 ·晋、隋、唐 (1)晋代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的贡献:一·对十四经腧穴的名称、位置、何经所会、何经脉气所发,穴位的针刺深度,主治病症等都作了具体的载述,成为经络学说在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二·《甲乙经》其穴位排列顺序是按头、背、颈肩、胸腹、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由肢末至头面、躯干依次向上向中,与后世将十四经循行分布之排列顺序不同,但结束了经穴分离的局面,使经脉与腧穴理论初步结合起来,并记载了349给穴位。西晋的王叔和《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书,是经络学说在诊断(脉诊)方面的发展,医籍中基本以脉作为经络的形态依据。针灸穴位绘制成图始于 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似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肌腠致密则邪不可侵。 4·1·4维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相对平衡 人体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因此大自然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灵枢·经别》“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味、五时、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以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经脉者,以此五脏六腑所以应天道也。”说明经络在通达内外基础上,同时与大自然建立了相应关系,如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变化,一日之内十二经气 血流注有不同,说明人之所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主要通过经络系统调节。 4·2经络的病理变化 4·2·1经络病机及其机制(反映病候) 一·反映脏腑病变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二·反映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不通则痛,如手阳明病下齿痛,以及上肢外侧前沿中痛,多为实症,气血不荣于经脉为虚症,出现局部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 4·2·2 经络有传注病邪的作用 《素问·缪刺论》“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如肺经受邪,可以出现胃肠道症状,呕吐,因其起于中焦;肝气不疏,可以出现胃肠道症状,因肝脉挟胃上行。内脏病变也可有里达表,肝阳上亢,可见头晕,目眩,因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心火上炎可之见口舌生疮,从心系上挟咽。 4·3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分为诊断和治疗两类 4·3·1说明病理变化,指导归经辨证 一·根据生理联系进行诊断,如心火上炎引起舌部刺痛,肝火上炎引起两眼红赤,胆囊炎在阳陵泉下面有压痛, 二·以经脉为纲,根据循行所过进行辨证,如头痛,前额部以阳明经为主,后项痛以太阳经为主,侧头痛以少阳经为主,巅顶痛于督脉、足厥阴有关。还有十二经脉各有“是动病”和“是主病”是指经脉变动会出现何种病症,既包括经脉循行部位外经病证,又有其与脏腑有关的病症,如肺经既有咳嗽、胸闷,又有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沿疼痛。 三、经络诊察,切脉诊断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说明针灸治病,必先明确诊断。具体方法(一)是经络诊察,用手指在经络循行部位,切、按、循、扪、摸、按压等方法寻找经脉部位异常变化,如压痛、寒温、结节、凹陷等作为针灸辨证施治的依据,现代还应用穴位电阻、温度测量法。(二)是分部络诊,是根据不同颜色变化等进行疾病诊断,通过皮部诊察血络色泽。《灵枢·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鱼际络赤,其暴黑者,久留痹也。” (三)切脉诊断,“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动脉也,故可以按之,察周身之病,诊人 迎候阳经病症的虚实,在下可诊趺阳脉;肾气盛衰则可诊候太溪脉。 治疗方面 4·3·2经络学说在治疗上的应用 一·在针灸治疗上(一)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循经取穴为主,可以局部与远部取穴相配合,(二)经脉循行发生交叉情况,如手阳明经,左侧口歪取右,(三)根据表里相合,交会穴等,取表里经穴等治疗。还可以根据根结等理论太阳头痛取至阴。 二·指导临床各科用药 (一)利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如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少阴经病用独活为引,厥阴经病用细辛、川芎、青皮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 (二)中医治病多根据经络特殊联系采用治疗方法,治疗水肿,除应用治肾药外,还采用运脾或宣肺的方法,因为肾、脾、肺三脏经脉相通,互为影响;又如口舌生疮可根据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经脉络属关系,可以用清泻小肠的药物。《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就是经络学说在内科临床应用的典范。 经络的现代研究 1·经络现象的观察 2·经络的理化特性 3·关于经络的见解和假说 4·经络研究的展望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个联系内外、表里、上下、左右的经络系统,它具有运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