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君臣关系下伍子胥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君臣关系下伍子胥形象

两种君臣关系下伍子胥形象   作者简介: 施希茜(1990.05- )女,汉族,籍贯浙江湖州,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 伍子胥的故事由来已久,在史书上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伍子胥复仇这一故事更是为人称道、广为流传,最后的被害也极具悲剧色彩。而伍子胥对楚国、对吴国的两种不同态度更是值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以《越绝书》为文本对象,解读伍子胥与楚平王、伍子胥与吴王阖闾之间的两种不同君臣关系,以及由此呈现的伍子胥的两种形象:孝子、忠臣。 关键词: 伍子胥;《越绝书》;君臣关系;孝子;忠臣 伍子胥的故事由来已久,从史书到变文、话本再到戏曲、小说,不断地在演变。《左传》、《国语》中最早出现了有关伍子胥的相关事迹的记载,分散在书中,只大概地描画了伍子胥这样一个人物。《韩非子》、《吕氏春秋》在原始记载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较之先前增添了细节,伍子胥的形象也渐渐丰满。到了《史记》,司马迁为其单篇作传,《伍子胥列传》刻画了更为生动的伍子胥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更是增添了许多传说,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渲染直至基本定型,内容详细,形象饱满。从《左传》到《吴越春秋》是伍子胥故事在史传文学的发展脉络,伍子胥这一形象也在这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化、发展,可以说各个史书所塑造的形象在大体上是一直的,但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越绝书》成书于东汉,主要记载了吴越两国的史实,“虽本史实,并含异闻”[6]11,因此,伍子胥故事也参合了一些异闻传说,由此而饱满。《越绝书》所塑造的伍子胥形象较之之前有所不同,如《史记》竭力将其刻画成一位复仇的英雄,而《越绝书》中的伍子胥更多的是一个忠烈之士,他智勇过人,忠君忠孝,为报父兄血仇以一人之力倾一国,为还吴王识人之恩殚精竭虑助其霸业。《越绝书》的伍子胥故事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逃楚、复仇,一个是在吴国辅佐吴王,在这中间,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君臣关系:伍子胥与楚平王,伍子胥与吴王阖闾。 一、伍子胥与楚平王:孝子的复仇 伍子胥与楚国的关系简单的说可以概括为“父兄血仇”。这在《越绝书①,但也写出了伍子胥与楚平王的矛盾所在,即杀父之仇。伍奢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对楚国忠心不二,如此也才在楚平王自纳秦女而进谏,却因此被杀。正是如此,才会引发伍子胥对楚平王的不满,最后借吴国兵力灭楚,甚至是在楚平王死之后,“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可见其仇怨之深。 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君臣关系并没有后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样等级分明。一方面君对臣的确存在着专制性,但另一方面,君臣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有对等性的,《左传》中就有“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左传政权下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是为众人认同的。就此看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双方面的,君主若有德行上的亏损,臣下是可以以此反对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更何况,为父报仇是尽孝的另一种形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4]8,《礼记“父之仇也,弗与共戴天。”伍子胥为了复仇,出奔、渡江、乞市,历尽千辛,在得到阖闾赏识之后也并没有立刻报仇,在吴国有了较大声誉之后,仍拒绝了阖闾要为其复仇的意向,“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於是止。”(《越绝书 尽管《越绝书》没有像《史记》那样反复诉说伍子胥对于复仇的渴望②,但对于这一“孝子复仇”的事件仍是着力在描写的,只是这种对于复仇的描写已经不是故事的重心,而更重在对于伍子胥“忠臣”形象的刻画。 二、伍子胥与吴王阖闾:忠臣的坚守 相对于伍子胥与楚平王的关系,伍子胥与吴王阖闾的关系无疑更符合君臣之道,并且伍子胥对吴王阖闾无疑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地为吴国服务的。战国时期对伍子胥的评价也主要围绕着“忠臣”来展开,如《庄子“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战国策“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 这样的一种君臣关系单拿出来看并不会太引人注目,毕竟这样的一个忠臣形象古已有之(如比干),只是一旦将其与楚平王相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君臣关系的截然不同,以及显现出来的伍子胥形象也就更加高大了。 伍子胥为何如此忠心于吴,很显然与吴王阖闾对他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越绝书“勇且智”,以礼相待,“昔者,吴王阖庐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下位者对于上位者给予的认同、信任,不惜以身报答,甘愿为之驱使。阖闾在伍子胥落难之时伸以援手,并对其表现出极大的认同,给予他权力、地位,愿为他报仇,这样一种“知音”的姿态使得伍子胥忠心辅佐阖闾,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